铺地面教学反思(2)

时间: 07-31 作者:吕芳芳 栏目:反思


反思三:铺地面教学反思

知道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有点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面积单位间的换算,课前我可是做足了功夫:

1、深刻理解面积的含义。

2、复习 “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及单位间的换算,分清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3、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我在黑板上画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亲身、直观地去感受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

然后提出问题: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想用平方厘米来表示怎么表示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学生说: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就可知道了(可以利用学具盒里的学具帮忙);有的学生说: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可剪成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00个,说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还有的学生说:我用厘米来测量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再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就可以得出这个正方形是多少平方厘米了;因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又因为1分米=10厘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记得更深刻。在学生已理解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后,然后让学生用方法三得出,边长10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这样用活动的方式来取代枯燥无味的讲解,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效果还真不错。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作为活动内容都是可操作的,但在像“公顷、平方千米”这种难以实际操作的教学中,我只能引导学生选择“想像”的接受方式。因为建立这种大面积单位的表象比较困难,在教学中我就结合周围学生熟悉的环境作具体的描述:如学校大约是几公顷?估计我们学校附近的嘉信城市花园小区的面积有1平方千米大吗?等等……这样学习面积单位之间换算才体现出它的意义和作用,学生也因此切实体会到是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感受深刻。认识了这些关系后再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容易多了。这样研究性的活动可以不断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让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可以得到更高一个层次的发展。


反思四:铺地面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教学效果较好。反思整个课堂,重点体现了以下几个理念:
 
1、鼓励猜想,重视验证。

新课标提出: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p#副标题#e#推理、交流等活动。本课正是在学生已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这一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大胆提出猜想,并选取合适的学具、采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想意识,锻炼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又引导了学生树立对待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思维方式,同时,由于是验证自己所提出的猜想,学生的参与热情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思维极其活跃,汇报阶段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便也在情理之中了。在自己的猜想得以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强烈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象海滩上的印痕;经教师点拨,让学生自己寻求而得到的答案,如巨石上的雕刻。”本节课,我不急于带领学生寻找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选取合适的材料、科学的方法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多种感官充分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进而获取数学知识,获得深层的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思维火花得以点燃,在反馈交流中,学生的发言精彩迭出,让大家进一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