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地面教学反思
时间: 07-31
作者:吕芳芳
栏目:反思
反思一:铺地面教学反思
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比预想的好得多。所以我真正感到,教材只有一本,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却可以百花齐放,然而相对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确实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在教学“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的方法选择中,学生提出3种方案,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操作(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摆1平方厘米小纸片,看能摆多少个),以活动为主,然后才有生2,生3所提方法的感知基础。
再如教学“建立1公顷的表象,怎样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方法选择中,也有3种方案,最后教师选择了最花精力最费时间的在室外将“四把100米米尺围成1公顷”的活动。
我不直接告知进率或不直接引导学生进行虚拟地想像,而让活动占据课堂的主要时间,是根据小学生易于接受直观性强的事物而抽象能力又比较差的年龄特点安排的。脱离活动的想像或者是计算都是抽象的、不直观的,其感知也是模糊的、浅薄的;要建立比较具体的数学概念╠╠ 面积概念,就一定少不了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活动中感知才是最深刻的。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公顷的认识作为活动内容都是可操作的,只有在像“平方千米”这种难以实际操作的教学中,才退而引导学生选择“想像”的接受方式。因为建立这种大面积单位的表象比较困难,所以也要以学生熟悉的场所范围为依托类比,在教学中结合周围学生熟悉的环境作具体的描述:如学校大约是几公顷等等。这样学习面积单位之间换算才体现出它的意义和作用,学生也因切实体会到是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感受深刻。
反思二:铺地面教学反思
本课所要学习的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三个单位对学生来讲,还是比较熟悉的,它们之间的进率可以通过直观的操作来得到,学生非常信服它们之间的进率。但在作业中,发现学生容易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搞混,特别是在面积单位换算中突然搞一道长度单位的换算,像这样的情况,错误率相当高。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我在教学《铺地面》这课时,我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一张1平方分米的硬纸,然后让学生用这张硬纸剪成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可以剪成多少个小正方形。学生剪完后,全班交流,得出可以剪成100个。这时我开始引导,1平方分米的硬纸可剪成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00个,说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记忆非常深刻。为了让学生记得更牢,我又用理论证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因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又因为1分米=10厘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记得更深刻。在学生已理解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后,然后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硬纸剪成25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剪成多少个?得出4个。这时,教师可以提问:1平方分米可以剪4个25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那么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剪成多少个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推算出来,如果学生懂得算出是100个。那么课本中的铺地面就迎刃而解了。这节课,用活动的方式来取代枯燥无味的讲解,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效果真不错。
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比预想的好得多。所以我真正感到,教材只有一本,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却可以百花齐放,然而相对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确实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在教学“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的方法选择中,学生提出3种方案,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操作(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摆1平方厘米小纸片,看能摆多少个),以活动为主,然后才有生2,生3所提方法的感知基础。
再如教学“建立1公顷的表象,怎样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方法选择中,也有3种方案,最后教师选择了最花精力最费时间的在室外将“四把100米米尺围成1公顷”的活动。
我不直接告知进率或不直接引导学生进行虚拟地想像,而让活动占据课堂的主要时间,是根据小学生易于接受直观性强的事物而抽象能力又比较差的年龄特点安排的。脱离活动的想像或者是计算都是抽象的、不直观的,其感知也是模糊的、浅薄的;要建立比较具体的数学概念╠╠ 面积概念,就一定少不了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活动中感知才是最深刻的。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公顷的认识作为活动内容都是可操作的,只有在像“平方千米”这种难以实际操作的教学中,才退而引导学生选择“想像”的接受方式。因为建立这种大面积单位的表象比较困难,所以也要以学生熟悉的场所范围为依托类比,在教学中结合周围学生熟悉的环境作具体的描述:如学校大约是几公顷等等。这样学习面积单位之间换算才体现出它的意义和作用,学生也因切实体会到是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感受深刻。
反思二:铺地面教学反思
本课所要学习的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三个单位对学生来讲,还是比较熟悉的,它们之间的进率可以通过直观的操作来得到,学生非常信服它们之间的进率。但在作业中,发现学生容易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搞混,特别是在面积单位换算中突然搞一道长度单位的换算,像这样的情况,错误率相当高。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我在教学《铺地面》这课时,我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一张1平方分米的硬纸,然后让学生用这张硬纸剪成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可以剪成多少个小正方形。学生剪完后,全班交流,得出可以剪成100个。这时我开始引导,1平方分米的硬纸可剪成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00个,说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记忆非常深刻。为了让学生记得更牢,我又用理论证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因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又因为1分米=10厘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记得更深刻。在学生已理解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后,然后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硬纸剪成25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剪成多少个?得出4个。这时,教师可以提问:1平方分米可以剪4个25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那么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剪成多少个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推算出来,如果学生懂得算出是100个。那么课本中的铺地面就迎刃而解了。这节课,用活动的方式来取代枯燥无味的讲解,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效果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