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子四风对照检查材料(14)
时间: 07-28
作者:刘思野
栏目:事迹材料
(四)纪律执行还不够严格。局班子对中央和省党委的各项政治纪律是坚决严格执行的,对中央和省党委的决策部署也是不折不扣落实的,但有时图一时轻松,简单开会发个文套个文头转发一下,对纪律和决策的落实情况缺乏比较硬的督促检查;有时存在畏难情绪,有的该执行的纪律坚持不够,有的该落实的决策执行不力,有时缺乏敢于担当的责任和勇气,没有同不良风气和行为作坚决的斗争,致使一些有关改进作风的规定和纪律没有完全执行到位。
(五)机制制度还不够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畅通和拓宽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制度,干部作风状况考核评价等机制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已有制度中,有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的存在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有的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制度,又存在执行落实和检查评估不到位的问题。制度不完善、落实执行不力,也会导致脱离群众、作风不良。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主要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政治责任,切实加强理论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系统性,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省第八次党代会、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群众工作有关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扶贫工作政策法规,不断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同时,系统地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领导科学等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艺术水平。坚持学以致用,切实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完善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制度,局中心组集体学习每月至少1次,各党支部集中学习每月至少1次,各处室组织业务学习每月至少4次,学习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研究分析业务工作等。提前精心设计主题,结合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确定学习内容,主要采取专题讲座、辅导报告、讨论交流等形式进行。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
(二)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坚持把扶贫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扶贫工作当家业,殚精竭虑、千方百计为扶贫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牢记肩上的重担和使命,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把主要精力和心思集中到干事创业上,兢兢业业地把工作完成好。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推动问题解决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推进工作创新。面对扶贫工作的新要求,坚持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坚持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工作、完善机制等措施,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大力抓好“民生建设年”任务的落实,确保完成好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不断健全扶贫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扶贫专项审批程序,规范工作流程,加大解决扶贫遗留问题及突出问题力度,推进扶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信息化,不断提升建设水平。要建立定期调查研究和领导干部长年联系群众制度,围绕扶贫政策、扶贫工作管理体制等工作的专题调研每半年一次,每次不少于10天,每次调研中都要分别召开一次县乡扶贫干部、群众代表、项目业主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要写出有分析研究深度、有政策理论水平、有操作可行建议的专题调研报告;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每年到自己的联系点不少于三次,其中驻点调查研究不少于一周。
(四)进一步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一是坚持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强化集体领导观念,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和决定。增强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决策前慎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凝聚集体智慧,为科学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同时,注重增进班子团结,班子成员之间坦诚相见,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努力打造一个“学习创新型”、“民主团结型”、“勤政为民型”、“清正廉洁型”的四好班子。二是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党委“十条规定”和扶贫局实施细则,进一步转变作风,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有思想、特别能作为”的“四特精神”,切实履行好“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神圣职责,努力把扶贫部门建设成为为民解忧的窗口,展示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的窗口,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窗口。三是加强扶贫干部队伍的培训、培养和教育,进一步建立完善政治理论学习和政策业务学习制度,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扶贫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