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反思(2)
时间: 07-02
作者:张润东
栏目:反思
学生比较容易在这个段落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处理这个部分,我让孩子们充分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传达的意思是正是由于歌词的高昂激越,催人奋进,所以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然后我再给学生放国歌,让孩子们感受歌词所传达的力量,听完国歌后,再来读这一部分,孩子们读的就更有感情,更有力量了!可见,声音效果的烘托有时候是很有用处的,可以把文字和声音完美的融合,更利于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传唱: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数爱国志士唱着它,走上抗日救亡前线,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
于是,这首歌又传遍世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一首高昂的战歌。
在这个部分是要学生理解之所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不仅仅是因为歌词高昂激越,更主要的是这首歌在国内引领中国人民进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鼓舞大家,成为战斗的号角;在国外带领全世界人民参加到反法西斯的队伍中来。在这个部分如果能给学生们加入大量的有关抗战或者反法西斯的影片资料就更能促进孩子们对那个时代所面临的社会现实有更好的理解,现在的孩子由于知识的匮乏,远远不能理解祖国被入侵的悲哀和难过,所以就更不能理解战斗号角对于渴望自由平等的民众来说,应该是何等的重要!在这个部分的处理,我还需要深思熟虑,既能让学生们理解的更深入,又不让语文课上成历史课。
被定为国歌:在这个部分,重点处理的是关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是否修改,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是否用修改,根据课文的指引,大部分的学生会赞成周恩来总理的意见不用修改?那不用修改的原因就是这个部分的重难点,因为这句歌词在抗日战争中是号角,是旗帜,。那在和平年代却是警钟长鸣居安思危的鞭策,所以这也是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之为中华民最最强音的最深层次的意义。
一个大问题引领全文,使语文课不会变得琐碎,让学生学完每一个课文之后都能用板书中的只言片语回顾起文章的主要内容,那这节课就应该是及格的。同时,这节课尤为明显的是,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朗读,枯燥的说让他们读出感情读出感情是没有一点用处的,只有正确的,多想办法去引导孩子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了,才会把这种共鸣付诸于自己的朗读。
反思四: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反思
课前,我精心预设《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每一个教学环节……
正如我所料,一上课,学生们就被高昂的《义勇军进行曲》调动起了积极性,学生们兴趣盎然,一直都进行得很顺利。
但好景不长,在练习读课文时,问题出现了:课文长、生字多,大家读起来非常困难。一个平日读书比较不错的同学单独读时,竟也读得断断续续。我心里嘀咕起来,怎么办?如果抽几个读书水平好的同学起来读,把这一环节混过去,后面的精彩设计还有机会展示;如果实事求是地了解学生的读书困难,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那这节课预设的内容肯定是完不成的,至于这次达标课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从学情出发”,“我们的教学就是为学生服务”。想到这些,我打定了注意:抛下提前设计的“精彩”,利用自己平时指导读书的一些方法,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通读课文吧!于是我不顾有十多位听课的领导和老师在场,开始和同学们练习通读课文:领读、齐读、抽读评价、赛读等形式,调动着学生一段一段尽情地读着,并同时把识字分散到每个段落,坚持生字从学生中来,从课文具体语言环境中来,强化识字后,再回到课文去的识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