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式分解教学反思(2)

时间: 07-19 作者:聂瑶 栏目:反思
   
(1)低起点。由于学生基础较一般,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以课本教材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因式分解”教学中,将提取公因式法,分成二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公因式”是什么?,再研究如何提取公因式,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2)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3)勤练习。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交流、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4)快反馈。有些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对于作业、练习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由于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快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强化。
    
通过以上教学,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并且掌握的较好。
 

反思四:因式分解教学反思

因式分解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初中阶段必考易错的知识点,也是难点,学习时节奏应该放慢一些,讲课的时候是一节课讲一种方 法,先分析符合条件的形式再练习,主要是以练习为主。讲课的过程是非常顺利的,我以为学生的掌握程度还好。就出了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此时才发现效果是不 太好的。他们只是看到很表层的东西,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式子,却无从下手。做作业时公式用错,应该注意的地方都没有注意,做完以后判断不出来是不是已不能再 分解了,做题错误不断。

一、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

1、思想上不重视,觉得太简单,只是将它作为一个简单的内容来看,课后没有以足够的练习来巩固。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没有注意到灵活运用方面的巩固及题型的多样化。

2、在学习过程中太过于强调形式,按照教师的思路,直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忽略了学生对方法的理解。导致他们对于与公式相同或者相似的式子比较熟悉而需要转化的或者公式混合使用的式子就难以入手。

3、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较差,没有建立整体观念,对于公式的形式、字母的含义没有真正理解,究其原因,和我布置的作业难度大与随堂练习的单一性及难度低的特点有关。

4、因式分解没有先想提公因式的习惯,在结果也没有注意是否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二、反思教改措施

1、 备课时认真备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不应只是教师单纯地讲解与学生简单的模仿,而应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使学 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去调整教学进度,多 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做到有的放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