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2)

时间: 07-18 作者:廖羽扬 栏目:反思

二、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在教学时,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不规则的石块体积必须要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水可以充当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中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在水中体现石块的体积,学生思考后,结合生活的实际可知: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学生充分理解这一方法后,我又问:你还有其它测量石块的体积的方法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将石块放入盛有一定量水的长方体容器里,上涨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把石块放在一个长方体容器里,往里面倒水,没过石块后,再把石块取出,下降的水的体积也可以是石块的体积。——多独到的思考!在此,我就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后,在交流中造成冲突,又在观察、讨论、思考中相互接纳,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尽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了课堂教学中的多种交互作用,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自已在课堂上的语言应更精炼,这样课堂上也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又如在学生分小组用两种方案测量石块的体积后,教师再用这两种方案来分别测量同一块石块的体积,在全班学生面前演示,从而验证两种方法都可以测量出石块的体积,只要操作方法得当,测出的石块的体积就比较准确了,这样的话,就更能很好完成本节课的目标了。


反思四: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有趣的测量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这部分知识的延伸与发展。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整体把握,活用教材。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我们数学课堂应尽可能和孩子的生活接近,取材孩子们的生活,追求“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所谓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本节课教材的内容只出现不规则石块体积的测量,存在着局限性,为此,我故意又创设了其他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如土豆、地瓜、萝卜,一些会变形的物体体积的测量,如橡皮泥、沙子。最后,课堂延伸中又添加一些会浮在水面上物体体积的测量。使学生面临不同的挑战,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向更高的目标继续探索,以追求更大的成功。

2、注重过程,自主建构。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根据本课内容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在数学的活动课上,引导学生“多想几层意思”,学习把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解答,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要求学生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不知道物体的形状、尺寸大小,要求体积,该怎么办?”

(2)、“如果有一个盛水的长方体水槽,能不能用它来求物体的体积?”

(3)、“物体的体积与水槽中的什么有关?”

(4)、“如果量出长方体水槽的长是50厘米,宽是40厘米,物体放入水槽后,水面上升了6厘米,怎样计算物体的体积?”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