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骨气教学反思(3)

时间: 07-15 作者:李翔 栏目:反思

二、对比阅读,突破重点。

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每个事例中记叙部分的特点,然后将文中第二个事例与课外阅读材料《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进行比较,具体分析两处记叙部分的区别,不难得出: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作为事例充当论据或论证的材料,比较简明概括;记叙文中的记叙需要对人物、事件作细致的描写,具体而又生动。我认为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课堂教学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实践证明,在学生的作文中,全班78人中有十个左右学生还没有把握好,其余的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议论文中记叙的使用。

三、局部阅读,体味语言。

对文中各部分的分析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其准确性和作用,并让学生积累一些词语或句子。本文的特点是笔尖带感情,作者带着骨气谈骨气,字里行间洋溢着民族自豪感和对骨气的赞美。所以在分析内容时,应在讲清基本内容的同时,突出这一特点,让学生深刻领会作者不仅能晓之以理,更能动之以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这些都得从文章的语言入手,并辅之以读。如第1段提出的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其中的“我们”两个字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学生能较好的答出这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又让学生圈划出其他用到了“我们”二字的句子,并反复朗读加以体会。并告诉学生,任何文章都是有感情的文章,你在写议论文时也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当中去。

四、联系实际,迁移升华。

课文说:“每个时代都有许多这样有骨气的人。”在讲解了文中的三个事例后,我让学生从平时阅读的课内外文章中再举出几个“有骨气”的名人名言和事例,当堂学生举出了不少,像谭嗣同及他的名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刘胡兰、邓世昌等。这样既能进一步体会“骨气”的真正含义,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设计“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们今天怎样做有骨气的人”这个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学习做人,怎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有的学生说:“我们在学习上能不被困难压倒,就是有骨气的表现。”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威海被评为“人居奖”,说:“我们努力把威海建设好,迎接更多的外商投资,不在外国人面前丢脸就是有骨气。”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我当即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查找有关资料,下节课交流。事实证明,学生的热情是很高的,他们充分利用了自己家的书和网络,既查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也从中受到了良好的“骨气”教育。资料不能光查不用啊,我又让学生写了一篇《谈骨气》读后感,这样真正将所学、所查的知识,通过一篇文章实现了我的最终教学目的。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技能。”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精读课文,重点突破——联系实际,迁移升华。我所设计的三步导读思路,也是我有意训练并努力使学生形成的阅读思路。如果学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而拿到开启议论文的钥匙,必将为其今后议论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把这一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以这一课为例子,做好示范,教给学生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把握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结构——分析论据和论证方法——体味语言。这样,学生就可以运用在这一课学到的读书方法和步骤,自己去阅读其它一般议论文,并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技能。
为你推荐
201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