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教学反思

时间: 07-12 作者:刘正钧 栏目:反思
反思一:南京大屠杀教学反思

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教学。教学前,我做了认真的准备,在书店阅读了大量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和文章,掌握了丰富的教学材料和事实真象。原以为这节课学生一定会听得很认真,激发起学生对日本侵略者无比的愤怒和痛恨。
        
然而,教学中有一个班的学生的反应却令我感到无比的悲哀和无奈,大大地出乎了我的意料。当讲到日本鬼子强奸了大约两万名南京妇女时,女学生的反应是羞愧、沉默,而有几个男学生却突然表现得异常兴奋,嘴里不停地喊着“强奸、强奸”,恨不得他们自己也能亲身参与其中。我知道这几个学生平时一贯学习及其不认真(包括上数学和语文课),加上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脑子里的坏水早就蠢蠢欲动,现在终于有了发泄的机会。另有一个男学生突然冒出来一句话:“老师,你讲得这些事情很色情,少儿不宜!”此时,我脑子里真的是一片空白,进而变成深深得愤怒和悲哀。我甚至痛恨这些学生缺乏起码的人性和道德,因此我随后反问他们:“如果那些被强奸、被杀害的妇女就是你们的母亲和姐妹,你们还会这样高兴、这样无情、还会说老师讲的这些事例是色情吗?你们难道不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可笑吗?这种人在思想上、情感上已经成了日本侵略者的帮凶,成了卖国贼,你们还有脸做中国人吗?如果你们认为老师讲得南京大屠杀的事情是谎言,最好自己利用课外时间读一读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和书籍,不要整天就想着疯玩和无故取闹!”过了几天,那个说南京大屠杀是色情的学生告诉我,他回家问了父母,父母说南京大屠杀是真的。
       
通过这件事,我感到现在有些学生品德和素质极差。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哪里呢?我想就是和某些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包二奶以及社会上的卖淫嫖娼有着极大的关联。


反思二:南京大屠杀教学反思

《南京大屠杀》这篇课文记录了上世纪30年代发生在南京的那一幕充满血腥、刻骨铭心的历史,愤怒地控诉了侵华日军疯狂屠杀中国无辜百姓的滔天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为振兴中华努力而学习,激发学生的强烈爱国之情。因此我把“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初步了解史实性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作为了我这堂课的基本目标,现作如下反思。

农村的孩子知识面不够广泛,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本课之前,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大屠杀的史实,供学生观看,以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尊心,应该说,该环节的设计有效地提升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这是本课值得欣慰的地方。

本课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由于在备课之时,过多地倾向与向学生了解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而忽略了对课文本身的解读。语文教学讲究的是“文道合一”,而我却偏偏注重了“道”,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欣赏那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文学美,课文教学,离开了“文”的传授来讲,“道”就不成其为语文教学。这篇课文抛开那令人心酸的往事,句句段段无不渗透着浓郁的文字美,言辞感人,尤其是课文中的夹叙夹议,情景交融的部分,最适合学生去读,以读带析、以读悟情,在朗读声中欣赏文句的优美,体会文中蕴涵的情了,相信学生一定有鉴赏能力,他们的思想和见解会在课堂上生色不少。
 

反思三:南京大屠杀教学反思

从肯定方面说,首先想说的是关于本课的课题立意,在前面“课题的提出”中对它的思考有详细的表述,这里谈谈课堂教学的效果。就教师的观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学生是非常投入的。小组讨论主题围绕“人性”来谈的占绝大多数,只有部分学生产生了激动的仇日心态。这说明,教师的课题立意得到了体现。其次是听课的同仁对课堂节奏与媒体安排予以了肯定。第三是问题设计有层次,比较巧妙:先谈感受,重在体验;后谈分析,重在能力;最后谈感悟,重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第四是学生反应热烈,他们对于这一课是欢迎的。在小组讨论中也不乏有精彩的表述,如有的同学认为教师说日本军队“残忍”措辞不当,“残忍”是用来形容人的,而日军的暴行表现出他们毫无人性的一面,根本就是非人的。固然这样的言论值得推敲,但它的关键成分就是人性。而有的学生能从政治、伦理、哲学、历史、经济等几方面几乎全面的概括出日军暴行的成因,并对中国军民的表现也提出质疑,更让人侧目。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