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教学反思(2)
时间: 07-11
作者:徐莘
栏目:反思
反思二:凡尔赛宫教学反思
在“同文异教”的教研活动中,我和潘远成老师共同上了《凡尔赛宫》这节公开课,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文本教学设计上,我和潘老师分别备课,精心准备,我们之前也没有交流过。《凡尔赛宫》是一篇说明文,我害怕将这节课上得像说明书一样地枯燥无味,没有了语文味,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意义了。如果继续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说明文教学,无非按部就班让学生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掌握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学生的学习肯定索然无味,又怎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呢?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开拓说明文教学新创意。于是,我开始苦苦寻求,决定借用多媒体,用凡尔赛宫富丽堂皇的图片来吸引学生;重视方法,用简洁明确的说明方法教会学生;抓住文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学生。
在导入新课时,学生一下子就被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吸引住了,仿佛游览其中。我借此机会发问:要求学生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宫殿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凡尔赛宫并运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既能及时反馈学生观看录像的效果,又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测试了他们的眼观、口说、思维能力。学生的表现欲被激活了,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让学生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我紧紧抓住课文“艺术价值高” 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这样一个“点”串联起很多“面”,学生有据可找、有话可说。并且挖掘出很多我课前没有备到的地方,让我惊叹不已。原来发现力和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
一篇优秀的说明文并不像有的人所想像的那样呆板枯燥,而是同样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请同学们从文中摘录所喜欢的语句,从语言角度和说明文特点出发分析理解说明理由。“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而立。” 等生动说明充分体现了语言的文学性。这一环节,将语文味上了出来,同学们可自由发挥,处处“咬文嚼字”,嚼出各种各样的味道,令人欣赏。
两节课上下来,我发现我和潘老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是共同点,其中还有很多细节是不同的,通过上这节课,我从一位经验丰富、充满魅力的优秀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虽然备课如此精心细致,但是我仍感到些不足,一是对于中心的把握“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分析课文是扣得不是太紧,虽然之前我设计教案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这点,但是操作起来还是有一些困难的。二是读书的声音少了些,可能是因为这是一篇说明文的缘故,在这个方面没有考虑太周到。对于这些反思,都是我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经验财富。
反思三:凡尔赛宫教学反思
经过了一个星期的磨砺,再翻开这几次备课的教学设计,感慨颇多。
从一周前开始第一次备课,把教学目标放在了说明文的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建筑艺术的历史文化启示,感觉把说明文要素几乎都囊括了,无一处不妥。试上时,时间紧缺,兼顾太多不能突出重点,无法完成这么多的教学目标。自己对文本研读不深。总之一句话,推翻。
第二次,把教学重点设于说明文语言的赏析上,从词语的运用、说明方法或表达方式等角度对说明语言进行赏析。用历史文化档案和导游的方式解决说明对象和特征的问题。但试上结果,学生对语言的赏析,启而不发,原因:问题太大,而且很不明确,看似有落脚点的问题,却无从落脚。
第三次,课堂的前20分钟基本不动,但后面的语言分析一直无法得到合理的解决,每次在语言上总是提不出一个提纲挈领并且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最后还是沿用上一个问题,但对《辞海》文字的使用精当起来,通过比较阅读,对辞海中的句子进行修改,但过度地把侧重点放在了语言的生动性分析上,而忘却了生动说明的目的。同时,一直不敢大胆地把时间花在指导学生写导游词上,不知是否浪费。真的感谢我们备课组在此时给了我莫大的勇气。总而言之,三次试上,每一次都让自己备受打击,总有许多不到之处,所有不到之处归结到一点,就是不知自己要做什么,目标不甚明确。
在“同文异教”的教研活动中,我和潘远成老师共同上了《凡尔赛宫》这节公开课,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文本教学设计上,我和潘老师分别备课,精心准备,我们之前也没有交流过。《凡尔赛宫》是一篇说明文,我害怕将这节课上得像说明书一样地枯燥无味,没有了语文味,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意义了。如果继续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说明文教学,无非按部就班让学生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掌握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学生的学习肯定索然无味,又怎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呢?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开拓说明文教学新创意。于是,我开始苦苦寻求,决定借用多媒体,用凡尔赛宫富丽堂皇的图片来吸引学生;重视方法,用简洁明确的说明方法教会学生;抓住文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学生。
在导入新课时,学生一下子就被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吸引住了,仿佛游览其中。我借此机会发问:要求学生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宫殿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凡尔赛宫并运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既能及时反馈学生观看录像的效果,又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测试了他们的眼观、口说、思维能力。学生的表现欲被激活了,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让学生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我紧紧抓住课文“艺术价值高” 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这样一个“点”串联起很多“面”,学生有据可找、有话可说。并且挖掘出很多我课前没有备到的地方,让我惊叹不已。原来发现力和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
一篇优秀的说明文并不像有的人所想像的那样呆板枯燥,而是同样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请同学们从文中摘录所喜欢的语句,从语言角度和说明文特点出发分析理解说明理由。“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而立。” 等生动说明充分体现了语言的文学性。这一环节,将语文味上了出来,同学们可自由发挥,处处“咬文嚼字”,嚼出各种各样的味道,令人欣赏。
两节课上下来,我发现我和潘老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是共同点,其中还有很多细节是不同的,通过上这节课,我从一位经验丰富、充满魅力的优秀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虽然备课如此精心细致,但是我仍感到些不足,一是对于中心的把握“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分析课文是扣得不是太紧,虽然之前我设计教案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这点,但是操作起来还是有一些困难的。二是读书的声音少了些,可能是因为这是一篇说明文的缘故,在这个方面没有考虑太周到。对于这些反思,都是我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经验财富。
反思三:凡尔赛宫教学反思
经过了一个星期的磨砺,再翻开这几次备课的教学设计,感慨颇多。
从一周前开始第一次备课,把教学目标放在了说明文的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建筑艺术的历史文化启示,感觉把说明文要素几乎都囊括了,无一处不妥。试上时,时间紧缺,兼顾太多不能突出重点,无法完成这么多的教学目标。自己对文本研读不深。总之一句话,推翻。
第二次,把教学重点设于说明文语言的赏析上,从词语的运用、说明方法或表达方式等角度对说明语言进行赏析。用历史文化档案和导游的方式解决说明对象和特征的问题。但试上结果,学生对语言的赏析,启而不发,原因:问题太大,而且很不明确,看似有落脚点的问题,却无从落脚。
第三次,课堂的前20分钟基本不动,但后面的语言分析一直无法得到合理的解决,每次在语言上总是提不出一个提纲挈领并且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最后还是沿用上一个问题,但对《辞海》文字的使用精当起来,通过比较阅读,对辞海中的句子进行修改,但过度地把侧重点放在了语言的生动性分析上,而忘却了生动说明的目的。同时,一直不敢大胆地把时间花在指导学生写导游词上,不知是否浪费。真的感谢我们备课组在此时给了我莫大的勇气。总而言之,三次试上,每一次都让自己备受打击,总有许多不到之处,所有不到之处归结到一点,就是不知自己要做什么,目标不甚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