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则教学反思(2)
时间: 06-06
作者:刘泽宇
栏目:反思
再如第19.23章,关于孔子的学说叔孙武叔不能理解的问题,有学生就联系到了现在经典文学无人问津,快餐文学畅销的问题,呼吁同学要静下心来读经典。
……
当然,有些学生的点评由于对文本理解的偏差,说的是“歪理”,但绝大多数能切中要害,有的甚至不逊于某些大家,而且学生的有些评点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想到的,却也能让我感觉言之成理,让我真切得感觉到了“教学相长”的涵义。
总之,一次简单的尝试,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很多时候我们老说学生不会说,是我们没有放心让学生说。我相信: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的思想将光芒万丈!
反思三:《论语》一则教学反思
我该怎么教才能让学生喜欢《论语》呢?半期考之前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仅仅跟学生强调要把握重点词语,这样翻译才能到位,或许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没趣味,不耐烦,甚至很痛苦。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可能就会丧失持续学习的动力,——虽然他们都知道这是高考的考点之一。
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讲〈论语〉心得,为什么能吸引众多观众的注意力,从而掀起了一股重读经典的热潮?因为她拉近了〈论语〉和受众的距离,让人们体会到:两千多年前先人的智慧还能令今人有所受益。
看来,我只有拉近〈论语〉和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汲取圣哲的智慧,学习做人的道理,我的课堂才有生命力。
昨天讲“忠”,中心为忠,意即尽心尽力,真心诚意,其中有一则——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译文:孔子说:“爱一个人,能不让他勤劳吗?真心诚意地对待一个人,能不对他进行教育吗?”)前一句含有劳动教育的意味,我联系美国学生必须要有当义工的经历;后一句,我让学生结合平时家长、老师的教导来体会。学生神情专注,似乎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