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教学反思

时间: 06-27 作者:周婕 栏目:反思
反思一:小珊迪教学反思

教学完《小珊迪》,听了老师们的点评,我有兴奋也有遗憾。

兴奋在于:

1.从未如此正规真正涉及复习教学的我,将这节“实验课”上得比较成功,因为听课的老师从我的教学中清楚地感受到了我的教学目标,并对我的教学过程有所感悟。换句话说,我的这节复习课触动了老师们的思维神经,让他们开始了反思开始了研讨。我想,这应该是作为研讨课、示范课的目的所在。

2.这个平日里文静不活跃的班级,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有了一些兴奋的表情,举手的孩子真不少,并且他们的思维还很灵活,语言表达能力不差,让人感觉课堂有一些灵动,而并非昨日的那种“一言堂”。

3.在教学尾声时,通过询问孩子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时,孩子的回答告诉我:我课前设计时想要达成的目标基本上完成,至少通过这短暂的一节课,他们已隐约地知道应该怎样去概括课文大意,怎样抓住重点词句,怎样由此及彼地想开去。(原本复习就是一个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的这样一个过程。)

遗憾在于:我在教学设计中,只想到要给听课的老师指条路,让他们知道“理解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大意”的基本方法,却没有想到孩子们的接收能力。短短的40分钟,要想将孩子们本身就很弱项的“概括课文大意”复习好已是难事,还想给予他们“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且还穿插着字音字义的理解,最终导致“贪多不烂”的结果。如果将这两个内容分别有一课时来完成将会好得多。

这也再次提醒我:无论自己是怎样地想把许多内容授予孩子,都必须得考虑课时的容量,孩子的接收能力,要不就会使得“事与愿违”!


反思二:小珊迪教学反思

英国作家迪安·斯坦雷笔下的《小珊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课文通过描写小珊迪去卖火柴不幸被马车轧断了双腿而悲惨死去的故事,表现了小珊迪的诚实、善良优秀品质。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时,我针对情感变化发展组织教学。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使学生得到发展,使语言更具人性美,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课堂不是教师展示自己思维、演示教案过程的场所。要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须随时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感受时,根据学情的变化灵活组织教学,通过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通过对小珊迪弟兄生活的深切感悟,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激发起他们培养诚实、善良品质的自觉性。2.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在教学时中,我让学生通过讨论、表演去研读、发现、体会和理解。对于学生的发现,予以保护,相信、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课文写小利比告诉那位先生,小珊迪被马车撞倒轧伤并悲伤地说:“说不定他会死的……”这句话作者用了省略号,省略了对故事情节的描写。教学时就抓住了这一空白让孩子们推测或想象:他的伤势有多重,他是怎样拖着身子回来的,他又是怎样熬过痛苦的夜晚。孩子们有感而作,说出了心声。这样既加大了阅读深度,又深化了主题。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