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谁教学反思

时间: 06-24 作者:唐莉 栏目:反思
反思一:它是谁教学反思

教育活动《它是谁》,是中班主题“我和空气做游戏”中的一个活动内容,是通过诗歌的形式描述空气的特点,活动也是以语言的形式进行。第一环节——猜猜听听,用了诗歌的第一段让幼儿进行猜想,“看不见它,摸不着它,伸出舌头舔一舔,怎么也尝不到它,你知道它是啥?”幼儿的猜想很多,其中有猜到“空气”、 “风”的,我没有加以评论,而是让幼儿听老师朗读诗歌的第二段和第三段,进入了第二个环节——想想说说,听后幼儿回答是各有千秋,于是,让幼儿接着听第三段诗歌,这下幼儿知道诗歌里说的是空气。当我再次问道,离开了空气会发生什么事时,幼儿疑惑了,茜茜学小鸟飞的动作自语道:“没有空气,小鸟怎么会飞不起来呢?”,佳怡也不理解,“怎么飞机还会掉下来?”这时葳葳说:“风筝是靠风才飞起来的,怎么是空气呢?”没有空气是不行的这孩子都明白,可运动也离不开空气这里的科学知识幼儿不懂,诗歌中的第三段幼儿也都理解成是“风”,在幼儿的生活经验里,空气和风不两种不同的概念,为了让幼儿了解风就是空气,我随机拿起一张纸扇动空气,想通过这个简单的小实验,告诉幼儿风就是流动的空气,可也不知道幼儿是否明白呢?

这个活动下来,我反思着,这是一堂语言课还是科学课呢?诗歌是属于语言,可这里幼儿却感受不到语言的丰富和它的优美,说它是科学吧,没有放手让幼儿去探索和发现,就以这首诗歌让幼儿去认识空气的特点,是不是太难了?我觉得以前的老教材上有这样的科学活动,“认识空气”、“风的形成”就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空气无处不在,自己去探索空气的流动产生了风,这样很好的科学教材为什么不用呢?在本次活动前,若先进行“风的形成”的科学教育活动,也许能让幼儿收获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反思二:它是谁教学反思

我先围绕我们的教研活动主题——依托文本,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

在语文课标中提出:依托文本,活用语文教材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其内容要来源于生活。本课我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例如:出示小宝贝这个词,我问:“在生活中,一般把谁叫做小宝贝?”学生回答:“爸爸、妈妈还有老师。”随后我又问:“他们为什么把我们叫做小宝贝?”学生回答说:“因为爸爸、妈妈、老师喜欢我们,觉得我们很可爱。”紧接着我鼓励学生说:“那你们能读出小宝贝的可爱和对其喜爱的感情吗?”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和对“小宝贝”这个词的理解读出了可爱和喜爱的感情。又如出示扭一扭——扭一扭身子——小宝贝扭一扭身子,从词到短语再到句子,让学生做扭一扭身子的动作来读出小宝贝有多么想从蛋壳里出来。再如,在学课文时,学生做动作体会在这么小的蛋壳里如何呆着。有的学生坐在椅子上把腿蜷起来抱住,头埋在腿里,还有的学生在地上缩成一团等方法,来体会有多小。接着,我启发学生“我们还没有壳呢!咱们就用衣服当壳裹住自己,拉上拉锁,看谁快”用这个动作并说说在里面的感受来体会“太暗”,还有学生做动作体会摇摇晃晃怎么走?并发现他会走路了读出这种惊喜的语气。

从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来说,我首先出示词语,其中有一个词是太小太暗、又大又亮,让学生照这个样子来说几个这样的词,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在学习课文中,我出示:哇:外面又大又亮,我看见了(  )、(  )和(  ),太(  )。锻炼学生说完整句子,并在最后得出答案的时候,我又让学生用“这个小宝贝可能是、可能、还可能”的句式来说一说最终答案可能是什么动物。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文,还锻炼了说话。在学“宝”这个字时,我告诉学生在古代宝盖儿表示高大的房屋,玉是玉石,把玉石藏在房子里就是个宝,通过幻灯片演示让学生记住这个“宝”字。最后我结合这篇课文,带领学生阅读了《鸡妈妈和它的宝宝》ppt这篇文章,而且出示了一半,让学生通过课下阅读来寻找鸡妈妈的宝宝到底会不会叫“妈妈抱”,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