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学反思(2)

时间: 06-23 作者:陈卓 栏目:反思

解释诗意过程中,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石灰的炼制过程,再让学生用诗中的话说石灰的经历,继续思考,再用四字词概括石灰由石到灰的过程。这种思路,由粗到细,由宽到窄,让学生三次走进石灰、了解石灰,从而理解了诗文的意思。其实这种教学思路是在最传统的解词、释义、串句屡遭失败后,集大家智慧而成的。我现在明白了“斟酌”、“推敲”两个词的含义。

领悟诗情,需要有一个步步深入的过程。起初,我的设计很肤浅,没有真正意义上深入文本,深入于谦,有点华而不实。后来领导的点拨让我懂了,成功的课既要实在,又要技巧。我把诗人背景资料做了很大的修改,让资料成为学生感情升华的根本,由石灰迁移到了于谦,由物及人,借物喻人,分两个层次领悟了诗情。让学生懂得了于谦的粉身碎骨与永留清白。

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相信学生,给予学生思考发言的空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沉稳的倾听,恰当地评价,让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学得踏实,学得快乐。这点,也是我正在学习和继续学习的主要内容。

俗话说,教学相长,是的,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在实践中摸索、探求,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反思四:石灰吟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诗,语言非常精炼,要把寥寥几字在40分钟演绎好,是非常不容易的。

整堂课的设计,我力求通过反复吟诵,适时点悟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诗的字词、诗意、表达的情感、包括背诵都在课堂上完成。因而,我做了如下设计:

第一块:多媒体展示石灰

教 学一开始,我让学生先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边读边猜,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石灰吟》通俗易懂,学生很快发现,异口同声地说“石灰”。我连忙接过“话头” 问:大家认识石灰吗?学生大都摇头。我用多媒体播放石灰,化学名叫碳酸钙。结合讲解与交流,学生明白了石灰对人类的作用很大:可以用来建筑高楼大厦,可以 用来造纸,可以用来消毒,还可以用来画白线等。多媒体的运用既及时又高效地让学生对石灰来了兴趣。我再趁热打铁,问学生喜欢石灰吗?有了前面的铺垫,大家 都说喜欢。现在我们就是一块块小石灰(学生笑逐颜开),让我们读读《石灰吟》这首诗,看看明代大诗人于谦是怎么描写我们石灰“家族”的?学生兴致盎然地进 入了学习。

第二板块是熟读古诗,了解诗意,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其中,对石灰的制作过程我作了一定的介绍,石灰在制作过程中要经受一 系列的考验。正如诗中所说的“千凿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在万般考验之下,石灰石变成了洁白干净、不掺一点杂质的石灰。而这,正是诗中的 “要留清白在人间” 。

第二板块,我以“清白”为把手为跳板,架起这首诗与于谦之间的桥梁。首先,我过渡: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 石灰这种事物上呢?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于谦小时候的故事,让学生真切体会于谦写《石灰吟》立下少年时期的志向是因为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影响,所以,往往 某一时期的某个人是可以改变#p#副标题#e#或使人树立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接着,很自然地引出“于谦成年后,又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 用ppt给学生补充了四段于谦生平的主要事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于谦,理解这“清白”二字的真正内涵。相信,学生只有对古诗的作者、古诗的写作背景有 所了解,才能真正走近诗人,体会诗人的感情,受到情感熏陶和感染。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想:走进故事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 这时通常会“掘”起许多话题,有了这些话题,教学就像被捅开一扇扇窗户,新鲜的空气就会扑面而来!于是,我带领学生走进于谦,结合反复诵读,来走进诗人的 内心。如在讲解“北京保住了。十年后,于谦为奸人所害,以“谋逆罪”判死。”我紧接着说“这一天,北京乌云压城,闷雷滚动。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 谦送行。此刻,于谦回首自己光明磊落的一生,不禁慷慨吟诵-——”指名一生读。“是的,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 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别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指名一组生读。“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 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齐读。就是在这样的反复吟诵中,于谦的形象昭然可见。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