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风雪路教学反思(2)

时间: 06-23 作者:孙钺尧 栏目:反思

通过以上针对两篇课文在刻画人物的对比中,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刻画人物的方法较多,在写作中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刻画主要人物,从而使人物的主要特点或是精神品质得以展现。从这一点来看,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体现了与教学的工具性。

通过以上几点在教学中的运用,应该说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提升。但是也感觉是老师引着学生走,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学;再有,让学生带着理解读课文,读出老吕对工作无比热爱之情,就感觉学生的感情没有表达出来,说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没有到位。    

因此,一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对于这一课的教学研究仍没有结束,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更大的提升。


反思二:深山风雪路教学反思

《深山风雪路》是京版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乍看题目,文章似是写景,而实则写人。全文记叙了一位普通的乡邮递员老吕,二十五年如一日,在崇山峻岭的山间小路上,顶风冒雪,默默无闻地为人民送信的事迹。

这次的教学设计比以往教学设计多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在课文的重点段落增加了预设,为更好地顺学而导

《深山风雪路》这篇课文相对较长,对于高年级来说,采用“长文短讲”的方法比较合适,所以本节课抓住主人公老吕和“我”的两段对话,深入理解老吕的语言,体会老吕的品质,与此同时,利用“上勾下连”的方法,辅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中的预设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例如,在理解“那……怎么行!”老吕一急,说话也有点结巴了,“这两年虽说来了些新人,可还是不够用,我要是不跑,不是还得占人吗?再说我也走惯了这条路!”预设中,学生可能会在:1、那……怎么行。2、再说我也走惯了这条路。这两处谈理解。因此在这两处安排了“比较阅读”,和“老吕为什么说走惯了这条路?”这样的问题,顺学而导。学生的能力应该在课堂中,通过老师的适时引导,从而有一定的提升。

二、设计中加入了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我很少涉及的方法,通过这节课呈现的两次比较阅读,我感受到比较阅读这种教学方式的确可以辅助学生理解句子背后的含义。例如,“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平静地说。(“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自豪地说。)从语气和神态上,是鲜明的对比,老吕那种平静的心情,对曾经的辉煌看的很淡的情绪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在课堂中,学生抓住了“平静”说:“感觉老吕在朝鲜战场上打过仗不算什么的”,另一生补充说:“看出老吕对自己的过去看得很淡。”但一直说不到对这份工作的“默默无闻”,在这个环节上,我不知道如何引导。我还感到,其他学生对这两位同学所说内容,没有引起共鸣,怎样才能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共鸣呢?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做呢?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寻找答案。

三、设计中增加了教师的引读和导语

教师引读也是我从前上课很少用的形式,大多时候师生互动,我只采用师读旁白,生读对话内容的形式,亦或师读前半段,生读后边段的形式。这节课采用引读的形式,第一次在体会“老吕走惯了是怎样的一条山路”时,教师三次引读,学生读同一个内容,但却带着三次逐渐深层次的理解而读,达到了不同的效果。

今后自己要不断地从每一节课中做一些尝试,力争让学生带着“真问题”,品出“真滋味”,学到“真方法”,喜爱“真语文”!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