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什么教学反思(2)
时间: 06-19
作者:李泓宽
栏目:反思
反思之三:把情感教育、行为教育、纪律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感觉声带振动,请他们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之类的话;介绍小河流水潺潺,问:河水要是被污染了,还有这个心境吗?
反思之四: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振动的鼓面,声音立即停止,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本节教学也有不够满意之处:如: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传播演示仪”的抽气效果不太好,结论几乎是教师口说和引导出来的。可以改为其他实验方式。如:用注射器对密闭的试管抽气,听音乐芯片的声音变化。
通过这节课教学实录,使笔者感觉到: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启发、引领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关注并充实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水平、情境设置能力,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长足的提高。
反思三:声音是什么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开始,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倾听黄河大合唱的交响乐,学生听到了各种乐器的声音,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音乐世界中去。这样的效果体现了声音作用,声音对我们很重要,进而引入了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声音的产生是本节课的重点,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实验很多,而每节课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并且课堂时间有限,本着有效课堂的原则,经过反复思考,最后选择了“抖动纸片,咳嗽是喉结使手指感觉麻”两个实验把学生不易观察到的“物体振动同时产生声音”展示出来,通过学生交流实验成果,大部分学生达成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一共识,但另一部分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这时又用多媒体播放了“拨动琴弦和敲击鼓面”两段视频,一段视频用特写的镜头为学生展示了演奏者陶醉地拨动琴弦,同时“振动的琴弦”发出优美的乐音;另一段视频用特写的镜头展示的是:当用力敲鼓时,鼓发出声音,同时鼓上的小纸片被鼓面弹起,学生看着看着,脸上露出了笑容。通过精选实验和视频,让学生通过典型实验快速领悟到了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上完这节课,使我感悟到: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备好课,精选实验和典型事例,使学生快速体会和理解物理知识,发挥课堂每一分钟的作用。
反思四:声音是什么教学反思
物理学科中心初二学科组的评优课在今天(9月25号)终于圆满结束,回想起这节课的收获与遗憾收获颇多,现总结如下:
(一)成功之处
1.导入设计新颖。导入环节让学生进行了一段声音模仿秀,学生模仿了蚊子、救护车、警报声、敲门声,并让学生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新课的进行做好的准备。
2.课堂实验精心准备,实验效果明显。在声音的产生这一环节共进行了用随手的物体发声、敲音叉、敲鼓3个实验,在声音的传播环节进行了“敲衣服架、土电话、水中敲石头、真空铃共5个实验,在声音是一种波环节演示了绳波,在声能环节进行了“声波吹灭蜡烛实验”。粗略统计,这节课共完成了10个以上的实验,且实验器材大多数就地取材,利用随手可得的物体进行实验,实验效果明显,极具说服力。
3.课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本节课共有5个方面的知识点,其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重点,在这两部分用时最多,花大力气重点探究讲解;而在声音是一波、声速、声能方面用时较少,如难点问题——声音是一种波,简化处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做到了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