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与凑整教学反思(2)

时间: 06-10 作者:肖志红 栏目:反思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促进主体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贵有疑,通过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多方位独立思考。在探究学习阶段,通过创设“我是服装部经理”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设计凑整的新方法。

另外在探究、学习并初步掌握“去尾法”、“进一法”的凑整方法后,我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反思:用去尾法凑整与用四舍五入法凑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是如何使用“进一法”取近似数的?比较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三种凑整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尝试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从中提炼出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了一个“再探究”的学习氛围。

四、注重教学活动的生成性,体悟动态之美:

人文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地“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必须设计好、组织好一个个科学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感受、体验并将其内化!在这里,我们能体悟到学生们在“说”的过程中,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得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人文素养也得到充分提高。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在价值追求上注重人文关怀,尊重独特的体验,让课堂的“说”诠释出一种“动态生成”的美,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家园;让学生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潜在的悟性得以生长。在我的课堂上,允许学生对老师的上课,对同伴的交流“评头论足”,久而久之,我的学生敢于不拘形式大胆地说,他们能结合切身体验和内心感受,使表达的空间得以舒展,在参与学习的群体中获得了异彩纷呈的新信息。他们毫无顾忌地自由选择、自由活动、自由表达、自由评析,拥有快乐、兴趣、自信、动力、成功。

五、注重问题意识的敏感性,反思教学之憾:

有位教育家曾言:教育应该是把无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而不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无问题。这话有一定哲理。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个个脸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因为自感学得不错。这自感不错的背后,蕴涵着一个更让我们值得去深思的教学问题,如何让学生高兴地迎着问题进入课堂,又自觉地带者问题走出课堂。这将成为我下阶段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反思三:大数与凑整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大数的读写和四舍五入的复习为开头,一方面复习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为新课的内容做好准备,同时也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大数与凑整。
     
在新授部分,用商场买衣服作为引入情景,联系到了实际情况,使学生更易理解。在对“进一法”引入时,课本上只有小胖一个例子,无法完全体现“进一法”的特点,因此在本节课中又加入了小丁丁的例子,使被省略尾数的最高位既有小于5的,又有大于5的,但结果都是向前一位进一,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于进一法有更确切的了解。
     
在练习设计上,让学生从做题过程中寻找三种凑整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能更进一步的理解三种凑整方法。并通过应用题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凑整方法在实际情景中的选择与运用。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