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2)

时间: 04-03 作者:刘依林 栏目:反思
    (2)小组活动学生参与少,范围不广。原因是生活场景还不够浓。可设置一个鞋架,摆上不同的物品,让学生充分购买,由于实物少,学生购买范围有限,造成个别学生发言代表全班意见,形成少数学生发言,其余学生成为看客的不良现象。再如:学生活动结束后,一个人不完整的想法应让小组中其余学生补充、汇报,或让其余组学生补充,让其发现不同方法的小组表露出来,形成学生是学习小主人的良好氛围。
    3、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让学生充分体验后如何落实基础知识?
    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的探索、讨论、购物活动。由于学生的自主探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最后本节课没有相应的练习,只是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孩子们对人民币的减法计算到底掌握的怎么样我并不了解,按常规本节课并没有完成教学计划。这一现象不仅使我想到:现在的课中更要注重的是怎样让孩子们参与学习过程,如何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很少考虑知识点是否落实,怎样去落实。如果让学生停下探究的脚步参与练习,这恐怕不合适,我们让学生不停的去探究,而不管知识落实情况,可能也不恰当,那我们该怎么办?
    (2)怎样做到既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又兼顾学困生?
    在本节课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开放,学生思维探究空间较大,学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感到无力下手,思考时不着边际。而一部分优等生思路清晰,表达流畅,中下等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否已经真正掌握关系和计算方法?如何将问题切细,分层进行探索,则又要考虑教师扶的过多,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特别是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如何把握介入的时机?如何更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这些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实践。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三:

    这节课后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与生活又有本质的区别,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这一点,并且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主要教学例7和例8.
    教学例7时,采用故事导入,激励学生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学生都很积极的提问题并列出算式,知道买哪两样物品就把它们的价钱加起来。在教学2元+4角时,有的学生得出结果是6角。我抓住这个“错误”挈机引导学生意识到2元不是2角,不能直接相加。从而懂得计算人民币加法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并且结果要符合日常生活实际。如结果不应该写成15角,而应该是1元5角。
    教学例8时两个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两种情况用到减法:一是求找回的钱就是用付出的钱减去买东西花掉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买东西花的钱),二是比较两种价钱贵和便宜也用减法。计算人民币减法和加法一样先统一单位然后再计算。我本以为例8无非就是把加法变成减法,学生应该也是迎刃而解。可是真正教学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高估了学生。学生能理解找回多少钱,但不明白找回的钱就是花掉后还剩的钱。“找回”两个字和他们所学的加和减的含义好象脱节,没有联系一样。由此可见我平时的教学不够灵活,在教学加减法的意义时,我应该给学生提前渗透花钱的时候,花掉就是去掉,找回就是还剩,求找回的钱就是用付出的钱减去花掉的钱。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四:

    本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人民币间的换算的基础上,会进行一些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了解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我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熊出没》中挑选了一段内容,通过创设熊二利用气球来实现飞天梦想这一情境,又通过帮熊二买气球这种方式来导出今天买气球的教学例题,把知识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