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教学反思(4)

时间: 04-03 作者:黄俊壹 栏目:反思
    当然,对于本节课,我有二个环节没有处理好:
    一、朗读不到位。
    其实在引导学生学习三四句诗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在学习一二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时候,我当时只注重了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体会作者的心情,当他们理解这两句诗的时候,我没有指导他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所以前半截读少了,听课的老师感觉学生虽理解了,但是因为没有读,感觉就像少了点什么,不到位。所以在学完全诗后,尽管我下功夫去指导学生进行了读,为本节课掀起了高潮,但是开始的读没到位,中间产生了断裂感,尽管后面的朗读到位了,但还是有了缺憾,感觉是我硬扯上去的。
    二、学生初学古诗时不应该小组直接交流。
    这是我忽视的一个地方。学生熟读古诗后,我就让他们自己试着小组内去交流诗意。没有要求他们先自读自悟,这样做,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四个人凑在一起干什么呢?所以有些学生就推脱,要别人先说,这样优生唱主角,后进生就当听众了。我应该先让他们先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有时间的话,再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还是可行的。这是个细节问题,我真的是忽视了,所以,有时候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可行性会更强一些。
    语文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我坚信,只要用心去教,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有一个会思考的头脑,在今后的教学中,缺憾将会越来越少,精彩将会越来越多。


秋思教学反思四:

    《秋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写的,诗中描写的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给家人寄信。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常见体裁,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的这首诗恰巧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个小小的片断,通过寄家书时的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我在教这首古诗时,采用创设情境结合学生想象的教学方式。首先,创设的情景是——客居他乡之人的思乡之情。先让学生说说在外打工的亲人的思乡故事,再说说这些亲人是怎么化解自己的思乡之情的?(打电话,网络视频)然后讨论:在古代,人们如果念家乡、思念亲人,靠什么方式解决?和现代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做对比。接着,在品读体会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时,我和学生再次创设情境——秋天来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动用自己所有的器官,用耳朵、鼻子、眼睛、手、脚去感觉秋天。我让学生说说除了丰收和喜悦之外,秋天还代表着什么?想想不同的人处在这个时候,在想些什么?生很快就明白在这样萧萧落叶飘满地的秋天时节,诗人远在他乡,倍感到孤单悲凉,此时也必然触景生情地想到了家乡及亲人。于是,我随机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思念哪些亲人?你要写家书给谁?父母?妻儿?兄弟?……信中你要向亲人说些什么呢?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畅所欲言,在交流中体会了“意万重”的游子情怀。而在体会“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时,我让学生采用模拟表演的形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最后,我结合课后练习: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完成小练笔。
    可见,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情境,引发学生去想象,能让我们去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美的风景。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