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教学反思(3)

时间: 04-03 作者:黄俊壹 栏目:反思


秋思教学反思三:

    近段时间“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进行得轰轰烈烈,在这次活动中,我执教了《秋思》一课。《秋思》是鄂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掩卷沉思,课堂上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我自认为这节课做得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处:
    一、教学设计既科学又理  。
    在开课处,我以李白的《静夜思》入题,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古人喜欢借生活中的一些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下文学习张籍借秋风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作一个铺垫。对于古诗的教学,我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先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引导学生明诗意,悟诗情;最后进行拓展延伸。整个教学设计一环套一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的设计既合理又易于操作。
    二、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内心,充分与文本对话。
    “洛阳城里见秋风”一句,我抓住“见”字引导学生想象落叶归根,大雁南飞的景象,感受秋天的萧条,为作者的思乡打下情感基调,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会思念家里的哪些亲人?这样的提问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他们很容易就回答出了妻子、父母、孩子、朋友等等。作好这些铺垫工作,我相机出示张籍的资料,资料里特别指出张籍写这首诗时已六十二岁,整整十年没有回乡了。学生对张籍的遭遇深表同情,所以在学习后文中“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时,对于张籍的心情就很容易理解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走进作者内心,我还引导学生想象张籍在信中会对亲人说些什么?学生大多数说的是对父母身体的关心,对妻子过得好不好表示担忧,叮嘱孩子要听话,好好学习,还说自己有事不能回家,请他们多保重,自己表示抱歉等等。还别说,学生们说得有模有样的,真的就是一个个小张籍了,这些话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站在作者的立场,他们能说出这样一番感人的话语,我内心还是很高兴的,说明他们走进文本了,走进了作者内心。
    三、寄信部分的表演入情入境。
    引导学生学完诗意后,我设计了一个寄信的情境表演,我当邮差,请一名学生扮演张籍寄信。我接到信时,向张籍大人抱拳表示告辞,张大人连忙大喊:等一等。一把抢过我手中的信,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看起来,我故作不解:张大人,你这是为何呀?张大人忙答道:我怕匆忙中写漏了些什么?如此反复了二次,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对于作者为何“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理解得非常透彻。
    四、过渡句很精妙。
    学完第一句诗时,我为了引出作者的思乡之情,这样引导的:“是呀,焜黄华叶衰,秋天是衰败的季节,同时又是感伤的季节,落叶归根了,大雁南飞了,而张籍只能孤零零地站在冷冷的秋风中,望着家乡的方向暗然神伤,他也想家了啊!”很自然就过渡到了思乡。再如学完全诗后进行拓展时,我说:“  其实,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和孟郊。古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课前我让你们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谁来说说?”最后的结束语,为了导入本单元主题——亲情。我这么说的: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你们现在还小,不能完全领会,但是等你们长大了,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浓浓的亲情。课后,很多听课的老师都认为我本节课过渡语很精妙,让人听了感觉很舒服。确实是这样,过渡语精妙了,整节课会增色不少。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