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养改善计划(3)

时间: 04-23 作者:刘欢 栏目:工作计划

(十九)加强有关营养与食品卫生工作的法制建设。

1、认真实施《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

2、制定《特殊营养食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

3、制定《营养标签管理方法》。

4、制定与营养和公共营养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

5、制定《婴幼儿食品管理办法》。

6、制定《儿童营养不良防治方案》。

7、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到2000年,使我国食品卫生法规接近国际标准。

(二十)增加食物生产及改善家庭食物供应。

1、农业部门在继续抓紧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质量的同时,加快发展耗粮少,转化率高的畜、禽和水产品的养殖。到2000年,猪肉量占肉类总量的比重为67%,禽类和牛羊肉的比重分别为19%和12%,水产品人工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从目前的56%上升到60%以上。大力发展豆类产品的生产,并开辟其他增加蛋白质资源的途径。积极促进绿色食品生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2、进一步完善国家粮食及农副产品两级储备体系,重点扶持商品粮等生产基地。加强国家对粮、肉、蛋、奶、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等食品价格的宏观调控,稳定市场,保障低收入人群及遭受自然灾害地区人群的基本食物供给。

3、积极发展食品加工业,使加工食品在膳食中的比重由目前的30%上升到40%左右。

4、不断改进保鲜和保藏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在加工、运输、销售和贮藏中的营养损耗。到2000年,使粮储技术及鲜肉、鲜菜等储运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扶贫政策,鼓励贫困地区的干部和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扶持下,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合理安排家庭食物生产与消费,解决食物供给。

6、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推广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农、牧、渔业产品的产量,丰富家庭食物的品种,提高膳食质量,继续搞好菜篮子工程,丰富城乡农副产品市场。

7、调整酒类产品结构,实现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在适度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大力节约酿酒用粮。

(二十一)提高食品和饮用水质量,预防传染性疾病。

1、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依法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的活动,逐步扩大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到2000年,餐饮业(街头食品除外)餐具消毒合格率达到90%。

2、完善各类食品生产卫生规范的制定工作并在主要食品行业全面推行。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在各类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推广使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的方法。对肉类食品生产、贮藏、运输和销售的卫生管理与冷链化程度的提高要予以特别重视。到2000年,城市肉类食品冷链化程度达到80%。

3、加强对食品餐饮业和食品生产企业的管理,逐步建立并实行营养师(士)制度。

4、加强对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检验人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检验人员的培训,做到合格上岗。

5、加强对街头食品和卫生合格率较低食品的卫生管理与监督,大幅度降低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到2000年,使食品卫生总合格率达到88%。

6、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减少农药使用量,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与监督,做好农药使用技术培训,降低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量。

7、加强化学品管理,防止或减少有毒化学品对食物的污染。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