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反思(2)

时间: 02-19 作者:李平平 栏目:反思
  教学完这篇课文,我马上产生了疑问。在课文整体梳理的时候,我以这样一个问题梳理课文:课文围绕开国大典主要介绍了些什么?就是想让学生说是开国大典的四个方面,典礼进行前会场的情况,典礼的主体部分,阅兵盛况与群众游行。然后学生在回答的时候,马上就说到了第一部分,也就是1-4自然段,会场的布置情况,人很多等。叫了三个同学,都是在回答这个内容。我没有办法,只好告诉他们这是关于会场的一些情况,那么这样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学生回答是典礼进行前。接下去算是比较顺利。然后,整体梳理好了之后,我又让学生关注到表示时间的一些词,告诉他们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其实,后来,老师们针对这个情况说了自己的想法。我这样的教学安排定是不合理的。课文整体都已经梳理好了,就不需要在去特别说明文章的顺序了。而这个部分应该放在之前。在课文整体梳理之前,先围绕课后的一个习题去了解课文。给他们一点提示,让学生去找一找文章中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并且在课文中划出来,找到之后,再来想想课文围绕这些词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把所有涉及到的内容都写下来,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整理与梳理。同时,上课前有一个问题我们也没有搞明白,因而教学后也发现了问题。第二部分是典礼的主体部分而并非典礼。
  在这堂课中,还有两个点值得我去反思。
  一、课堂中精彩的生成。
  这是第二次,我放掉了一个好机会。一个精彩的生成。在整体梳理课文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了。第一次说的很轻,当叫她第二次再说的时候,她就没有声音了,我走近了过去,请她大声一点,她还是没有声音,于是我就让她坐下去了。我没听清楚她到底讲的是哪个部分,但我明白她讲的就是课文的6或是10自然段,因为她的不说话,于是我马上请另外的同学站起来再说,就把这一个同学给放掉了。后来,我才知道,对于这样的情况,其实我是可以这样处理的。如果学生真的没有勇气说下去,就可以让她指一指是哪个自然段,再请其他同学来说一说,不论是6还是10,都是梳理文章时的一个重要方面。再或者,我就说,我已经听清楚了,她说的是第6自然段,同学们来看看,这里到底写的是什么。这其实是一个教学机智,而我在那个时候去没有好好的把握住。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一课时中有一个画图题。是关于大典会场的布局图。在学生理解了课文之后,想也没想,让学生一边说,我则一边画了起来。没有顾及学生是不是已经会了,能不能自己画了,就把学生的自主权给夺了去。后来,陈老师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来画了,从效果看来,其实学生是可以自己动手画的。毕竟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这个时候是应该放手的。本堂课下来,发现自己抓的东西不是太多,放的还是太少的。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三:

  本节课的教学成功体现在:以“齐”为切入点,层层推进,升华情感。
  1、发现“齐”的妙处:简短导入后,进入典礼部分,以问题“这部分哪句话点明了‘开国’二字,听到毛主席的宣告,人民会是什么心情?”直接导入第7自然段的学习。在辨析“一齐”与“一起”的区别中,一遍遍读第7自然段,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一齐”背后的情和意。
  2、读出“齐”的内涵:借助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和教师引入的资料,特别是一些醒目的数据及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解放前国家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状况。课上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受到了触动,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人民的心如此之齐。此时我又播放了《开国大典》的片段,课堂尤如庆典的会场一般,学生个个庄严肃穆,情绪推向了高潮。此刻,朗读第7自然段,那种激动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