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2)
时间: 01-09
作者:徐楠
栏目:反思
还需要说明,我对“教学姿势”的体会是,教师要作为一个“学习者”出现在课堂上,面对文本,他必须有一种“初读”时的新鲜感。只有这样,他才能容许学生的阅读活动作为一种“真实的阅读”来发生,而不是教学程序的一个点缀。教师只有是“学习者”、“初读者”,才会遭遇真问题,在问题面前发愁伤脑筋,把思考作为“劳动”来经历,从而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我们在课堂里对“宗璞”的理解,很可能是一相情愿的解释,但我们借助工具书完成了一次探究,而且是一次“意外”的探究。当然,意外是相对我而言的,在提出问题的学生那里,它是来自真实阅读、自主思考之后的意料中事。我和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访了作者的心灵,虽然这种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却毕竟成就了一次真实的探究。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在这次探寻途中,我一直就站在学生的身边,他们不时地提醒我,他们所在的位置在哪里;我鼓励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我们就是这样搀扶着,一路走过来的。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三:
《紫藤萝瀑布》在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作者为宗璞,现代著名女作家。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之作,作者借紫藤萝的兴衰寄寓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文章语言一如作者一贯风格:清新,典雅,隽永。为最大限度体现藤萝的美丽,作者不惜运用大量修辞,极尽比拟之能事。授课中,为充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理念,本人把学习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中寻找修辞,反复讨论并体味个中蕴含的感情和哲思,而后以汇报的方式反馈,师生共同赏析。不妥处,再让其他学生补充,畅所欲言,老师适时点拨并指正,因而整堂课气氛活跃,发言积极,极大地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不足处在于太过注重赏析,而忘了笔记,重视了人文性,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知识性。憾哉。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四:
《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结束了,但我久久不能平静。毫无掩饰地说,这是我最近上过的最投入、最振奋、最能留下回味的一堂课了。我感动于学生热烈的讨论、情感充沛的朗读和精彩不断的表达,也感动于这种师生共生共进的课堂氛围,让我和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完成了一程愉快而充实的文学之旅、生命之旅。不知是我感染了学生,还是学生带动了我,我能就是这样相互搀扶着,一直抵达了作者的心灵深处,触摸到作者最真实的心跳,也听到了我们自己灵魂深处的生命吟唱——生命永恒,珍爱生活!#p#副标题#e#
在我的教学预设中,我把课文定位为“品读——感悟课”,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思考、感悟、表达的空间,并在与学生的共同研读中完成两项学习任务:反复品读,赏析文章精美的语句;理解课文主旨,深化人生感悟。从教学效果来看,不仅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这种有广度、有深度的挖掘和课堂生成的是我未曾预料到的。这种意外,当然是学生带给我的,从他们闪烁的明亮的眸子里,我看到的是读书的快乐、学习的渴求和智慧的成长。回顾本节教学的成功之处,我认为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践行了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鼓励他们在问题的导引下层层深入文本,各抒己见,自由畅谈。这一点在“美点品读”环节体现的最为充分:“找出描写藤萝花的句子,读出你的情感,品出花的风采。”无论是学生对“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的解读,还是模拟“我在开花!”“我在开花!”这情趣横生的场景,无论是对把藤萝比作“瀑布”的理解还是把藤萝花比作“帆”的品味和想象,均有来自学生的连珠妙语。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会体现得很充分。要知道,你给学生一份信任,学生一定还你以惊喜。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三:
《紫藤萝瀑布》在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作者为宗璞,现代著名女作家。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之作,作者借紫藤萝的兴衰寄寓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文章语言一如作者一贯风格:清新,典雅,隽永。为最大限度体现藤萝的美丽,作者不惜运用大量修辞,极尽比拟之能事。授课中,为充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理念,本人把学习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中寻找修辞,反复讨论并体味个中蕴含的感情和哲思,而后以汇报的方式反馈,师生共同赏析。不妥处,再让其他学生补充,畅所欲言,老师适时点拨并指正,因而整堂课气氛活跃,发言积极,极大地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不足处在于太过注重赏析,而忘了笔记,重视了人文性,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知识性。憾哉。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四:
《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结束了,但我久久不能平静。毫无掩饰地说,这是我最近上过的最投入、最振奋、最能留下回味的一堂课了。我感动于学生热烈的讨论、情感充沛的朗读和精彩不断的表达,也感动于这种师生共生共进的课堂氛围,让我和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完成了一程愉快而充实的文学之旅、生命之旅。不知是我感染了学生,还是学生带动了我,我能就是这样相互搀扶着,一直抵达了作者的心灵深处,触摸到作者最真实的心跳,也听到了我们自己灵魂深处的生命吟唱——生命永恒,珍爱生活!#p#副标题#e#
在我的教学预设中,我把课文定位为“品读——感悟课”,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思考、感悟、表达的空间,并在与学生的共同研读中完成两项学习任务:反复品读,赏析文章精美的语句;理解课文主旨,深化人生感悟。从教学效果来看,不仅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这种有广度、有深度的挖掘和课堂生成的是我未曾预料到的。这种意外,当然是学生带给我的,从他们闪烁的明亮的眸子里,我看到的是读书的快乐、学习的渴求和智慧的成长。回顾本节教学的成功之处,我认为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践行了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鼓励他们在问题的导引下层层深入文本,各抒己见,自由畅谈。这一点在“美点品读”环节体现的最为充分:“找出描写藤萝花的句子,读出你的情感,品出花的风采。”无论是学生对“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的解读,还是模拟“我在开花!”“我在开花!”这情趣横生的场景,无论是对把藤萝比作“瀑布”的理解还是把藤萝花比作“帆”的品味和想象,均有来自学生的连珠妙语。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会体现得很充分。要知道,你给学生一份信任,学生一定还你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