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教学反思(3)
时间: 01-21
作者:杨雅伦
栏目:反思
① 画家眼里的“桥之美”
② 不同环境中的“桥之美”
③ 赏析、品味“桥之美”
④ 我看“桥之美”
⑵ “文本解读”过程中的四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有一个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过程。
首先,画家眼里的“桥之美”主要立足于课本,要求学生在快速跳读课文后,能迅速找出作者的观点。由这一部分,自然导出一些审美的基本原理。在这个环节中,我制作了一张幻灯片(小桥流水人家),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获得感性、易于接受的审美感受。
其次,在不同环境中的“桥之美”中,我从网上寻找了许多关于桥的精美的图片,更结合课本中的内容给这些图片“归类分工”,让同学在观赏这些美丽的画面的过程中,真实的感受美,自然而然的收到美的熏陶。这一部分,也是为第三个环节“赏析品味‘桥之美’”做准备。
第三,在品味“桥之美”中,经过了刚才两个环节,学生对桥的美已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有些学生大胆举手,发表出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能够正确表达自己,有自己的审美理解,就说明了学生是真正的读进去了课文,我的教学目的正在于此。
⑶ 拓展延伸部分是我设计的一个较为出彩的地方。这个环节,让学生从身边日常事物出发,寻找生活中的美。我想,语文教学,教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语文的美丽,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我相信,我的学生,经过这样一堂课,或多或少的,对美,对生活,会有一些新的体悟。
2、不足之处:
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第三个环节“品味、赏析‘桥之美’”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看到这些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我的本意是想让同学就文本来谈对桥之美的认识,因此,就文中提到的几种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类型的桥,我在课件中准备了相应的文字,并配好了插图,但实际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在谈感受时大都脱离了文本,仅仅是就自己有限的感受,谈有限的认识。而当同学的发言跟我的预期设想不一致时,我马上就慌了,准备好的课件也忘了拿出来展示。#p#副标题#e#
⑵ 时间安排的缺陷。由于上一部分讨论时间过多,导致整个教学环节的脱钩, 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第四个环节“我看‘桥之美’”没有时间进行下去。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课前对学情的估计不足有关。课前对学生的预习没有做足工夫,指导不够深入,再加上学生的审美经验确实有限,因此,虽然少数同学有精彩的发言,但整体上,课堂发言的气氛不够热烈。同时,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准确,有一个教学环节也没有深入进行下去,这时,我有点情急心慌,来不及应变,这也反映出我教学经验的不足,对课堂把握还不够得心应手。
三、教学总结
总结这节课,有得有失。其一,发现了自己的优点,那就是在对文本的解读上比较深入,能够深层次地发掘课文内部隐含着的信息。第二,自觉担任了学生的“领路人”的角色。我一向认为,学习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语文的学习,更主要的是学生的一种行为,一种习惯,而不是老师的“一言堂”。通过这堂课,我更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
同时,通过这堂课,我更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尤其是在对课堂的整体调控上,还缺少经验,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不足之处更要努力改进。
② 不同环境中的“桥之美”
③ 赏析、品味“桥之美”
④ 我看“桥之美”
⑵ “文本解读”过程中的四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有一个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过程。
首先,画家眼里的“桥之美”主要立足于课本,要求学生在快速跳读课文后,能迅速找出作者的观点。由这一部分,自然导出一些审美的基本原理。在这个环节中,我制作了一张幻灯片(小桥流水人家),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获得感性、易于接受的审美感受。
其次,在不同环境中的“桥之美”中,我从网上寻找了许多关于桥的精美的图片,更结合课本中的内容给这些图片“归类分工”,让同学在观赏这些美丽的画面的过程中,真实的感受美,自然而然的收到美的熏陶。这一部分,也是为第三个环节“赏析品味‘桥之美’”做准备。
第三,在品味“桥之美”中,经过了刚才两个环节,学生对桥的美已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有些学生大胆举手,发表出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能够正确表达自己,有自己的审美理解,就说明了学生是真正的读进去了课文,我的教学目的正在于此。
⑶ 拓展延伸部分是我设计的一个较为出彩的地方。这个环节,让学生从身边日常事物出发,寻找生活中的美。我想,语文教学,教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语文的美丽,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我相信,我的学生,经过这样一堂课,或多或少的,对美,对生活,会有一些新的体悟。
2、不足之处:
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第三个环节“品味、赏析‘桥之美’”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看到这些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我的本意是想让同学就文本来谈对桥之美的认识,因此,就文中提到的几种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类型的桥,我在课件中准备了相应的文字,并配好了插图,但实际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在谈感受时大都脱离了文本,仅仅是就自己有限的感受,谈有限的认识。而当同学的发言跟我的预期设想不一致时,我马上就慌了,准备好的课件也忘了拿出来展示。#p#副标题#e#
⑵ 时间安排的缺陷。由于上一部分讨论时间过多,导致整个教学环节的脱钩, 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第四个环节“我看‘桥之美’”没有时间进行下去。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课前对学情的估计不足有关。课前对学生的预习没有做足工夫,指导不够深入,再加上学生的审美经验确实有限,因此,虽然少数同学有精彩的发言,但整体上,课堂发言的气氛不够热烈。同时,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准确,有一个教学环节也没有深入进行下去,这时,我有点情急心慌,来不及应变,这也反映出我教学经验的不足,对课堂把握还不够得心应手。
三、教学总结
总结这节课,有得有失。其一,发现了自己的优点,那就是在对文本的解读上比较深入,能够深层次地发掘课文内部隐含着的信息。第二,自觉担任了学生的“领路人”的角色。我一向认为,学习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语文的学习,更主要的是学生的一种行为,一种习惯,而不是老师的“一言堂”。通过这堂课,我更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
同时,通过这堂课,我更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尤其是在对课堂的整体调控上,还缺少经验,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不足之处更要努力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