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3)

时间: 01-15 作者:李成哲 栏目:反思
    鉴于这些,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2.赏析美景,品味雅趣;3.感受作品的景物描写,掌握并运用白描手法。
    针对目标,我设置了如下教学环节:1.导语;2.展示学习目标;3..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这里包括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正音、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注释疏通文句、小组讨论,质疑、学生教师答疑、检查自学);4。师生共同品读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这里包括对白描手法的介绍,使用白描手法对人物描写的范例、小练习); 5.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这里包括学生质疑,学生老师答疑,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形成板书);6.拓展古往今来的痴人痴事 7. 总结语。
    这个设计体现了四有:有目标,有自学,有讨论,有读写;其次,三语(导语、过度语、结语)在备课的时候在考虑到了;同时整个环节基本符合:自学释疑、整体赶制;训练操作、合作探究;反馈矫正,读写巩固;延伸迁移,联系实际。以上这些在上课时都体现到了,而且,在合作探究质疑环节,由于学生质疑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我又适当加入了一个讨论,自己感觉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最后的结语处只强调了学生要选择自己的痴事去追求,却没有强调追求的前提是痴事的正确性。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四: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西湖雪景的小品文,语言古雅蕴藉、博约精妙。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个字,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雪世界。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交杂着作为亡国遗民的痛心与无奈,而更让读者感同身受的是作者的那份“痴情”,“痴性”,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和借助注解,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品读写景文字的精妙和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作为本课的重难点。提倡学生咬文嚼字地精读课文,从文字中读出言外之意,读出自己对文本对作者的理解,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p#副标题#e#
    课后,细细地梳理这堂课,有以下几个地方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对于这样一篇意味隽永而丰厚的文章,我的语速还是有点快了,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因此学生的回答都是零碎的,而没有很完整的表述。
    2、“痴”是文章的关键,虽然抓住了这个突破口,但没能抓住教学的契机,很多动态的生成就白白的浪费了,如:在提出“金陵客见到张岱那是满心欢喜,而张岱同样也是高兴的吗?”有一生答道:“明明是舟子与他同去,却写到“独往湖心亭看雪”,说明张岱根本没把舟子放在眼里,而却与金陵客畅饮,可见张岱还是很高兴的。”现在想想这个学生回答的多好呀,难得对课文的理解是这么精准,我应就此让学生赏读舟子的话,让他们去感知张岱那文人雅士的孤傲情怀,从而理解他作品中深深的故国之思。
    3、本课是小品文的典范之作,可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文本,而我却想面面俱到,让一堂课满满的没有层次感,以后应大胆地进行取舍。
    4、由于借班上课,不知道他们不会当堂积累重要文言词语,所以在这个环节耽误了时间,没能答到预期效果。
    5、作者及背景何时介绍,应是评课时争论的焦点,其实我想只要适时就行,只要起到作用就行。本课第一个环节“论痴行“中,问到:从一个“独”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张岱?有学生就结合作者的生平谈到张岱因怀念故国,才有遗世独立之感。这时我应该顺势将作者及背景介绍推出,让学生带着对作者的了解来赏景析情。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