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2)

时间: 12-28 作者:陈森逸 栏目:反思
自己最欠缺的,还是控班,再说明白一点,①对高中生学情了解不足,工作后给高中讲课的经验为0;②对这门课程的经验十分欠缺,从来没讲过这门课,也没听过这门课,获取的其他学校关于这门课程的操作也是五花八门的,本校之前这门课的教学方式也今天也发生了变化,对于这门课怎么上最好,完全没有参考;③对新教学模式经验欠缺,这门课很好创新,分组讨论,班级辩论都很好拿进来,但是拿进来怎么能达到最优,没有经验,无法进行预设。④没有带学生做课题的经验,对于他们提出的课题无法迅速给出很好的指导,所以只能把他们限定在我给的一个圈中“无线鼠标”,自己对此提前做大量的准备。
上完课后最大的感觉是矛盾,感觉自己的课没问题,达到的预期的效果和设想,进行的很愉快;过会又开始质疑自己怎样处理会不会有问题,一会儿觉得自己使他们限制的太死,一会儿竟又觉得自己是否让他们自由发散的过分了。我突然发现了新教师最大的问题:设问,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给的评价,这两者的准确性要求教师功力深厚啊,一不小心很容易就把学生送入误区了。而后者更难,再用心备课都不一定能准确预测学生会如何说你该如何评价,它需要的真的是丰富的经验!
迫切希望得到反馈啊,他们自己想的课题应该就是最大的反馈了!


篇四: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

当前,研究性学习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但最根本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可是观念的转变又不会是自发的形成,只有在落实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探索研究中的体验和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制约才会逐渐形成。在许多情况下,就是要形成一种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不变也得变的环境态势。#p#副标题#e#
当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对提转变教育理念就反感,有的甚至说:“什么转变教育理念,那纯粹是‘作秀’!”那都是虚的,没有实际效用的东西。这样的人一方面说明他对当前以课改为中心的教育改革的无知,但同时又是因为受当前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因为社会看一所学校,关键是看高考升学率,一所重点中学,如果几年内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社会对这所学校的评价就会很糟,甚至组织部门对学校校长书记的考察,也可能作出对他们不利的结论。课程改革是要有胆识的,课程改革搞好了本来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的,但一开始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当前的很多情况是: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无论是作计划,写总结,都是把高考视为自己的“生命线”,大家都不愿承担改革的风险,大家都习惯了长期以来老的一套教育理念和方法。在行动计划中,为了高考,他们会采取“一切为了前线(高考)”的行动策略,甚至为了高考不惜采取各种“战时特殊政策”。其教育行为的不公平现象和短视行为处处可见。人们认为,只要高考考试制度不变,这种现象也不会改变。废除高考考试制是不可能的,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方法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现在,考试体现了最大的公平和公正,没有考试的人才选拔将会产生更多的腐败。但是高考制度改革和招生制度改革的力度应当进一步加大。虽然考试改革要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但考试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先导,适当加大改革的力度是完全可以作到的。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