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学反思
时间: 12-21
作者:周志远
栏目:反思
观沧海教学反思一:
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传统语文教学中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赶教学进度,诵读教学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多数学生习惯了默读等阅读方式。为激起学生的阅读的热情,在《观沧海》这篇诗歌的教学中,我用诵读贯穿了整节课堂。
在课前的导入过程中,我重点向学生介绍了曹操的赫赫战功和显赫的军事、文学地位以及本诗创作的背景。接下来就进行诵读教学环节。
首先教师范读,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先入为主。然后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本诗,体会作者在诗作中表达的感情。第三步是赏析诗歌。让学生通过诵读,想象诗歌中描绘的场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教师根据学生诵读的效果作出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在提高朗读水平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内涵。
除了整段的诵读外,我特意挑选了某些句子来让学生体味诵读,比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诵读过程中,有几位学生能够饱含感情地诵读。对于学生读得不够味的地方,我及时加以指点,使学生很快得到了提高。但在这个环节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我要求学生个别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我认为:
(1)长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觉得诵读是一种累赘与负担。
(2)可能因为有听课老师的存在,原本活泼的课堂显得比平时要呆板些。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
(3)对诗歌语言的品味不够细致,使学生无法准确地把握诗作中所蕴含的感情。
最后我原本安排的是五分钟左右的学生自由诵读时间,力争当堂成诵,体会作品的内涵。但由于前面环节安排的不尽合理,使得本环节只能一带而过,错失了我的本意。
总的来说,通过对这次汇报课的反思,我认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作品的情感是以语言为依托的,离开语言去分析情感如同隔靴搔痒。
2、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课堂语言过于书面化,与学生的交流有隔膜。
3、虽然本节课是以诵读为纲,但我仍感觉教学设计上,安排学生读的时间太少。
如果我再上《观沧海》这节课,我想做这样的改进:
一、教学上仍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但要以理解、投入感情为基础。
二、加强指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主动思考发言
观沧海教学反思二:
《观沧海》一文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的一首诗歌。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诗歌教学只要求有初步的感悟,并能结合文句来谈自身读后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语来谈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画面。我在上完本课后,总结了一下问题:
第一:我们的学生在结合画面表达自身感受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表达得很笼统,不够具体且不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所感悟到的画面。这使得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先想象再构思,后表达的思维不到位。这一点与学生们的积累语想想思维的训练不到位也有很大的关系。
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传统语文教学中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赶教学进度,诵读教学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多数学生习惯了默读等阅读方式。为激起学生的阅读的热情,在《观沧海》这篇诗歌的教学中,我用诵读贯穿了整节课堂。
在课前的导入过程中,我重点向学生介绍了曹操的赫赫战功和显赫的军事、文学地位以及本诗创作的背景。接下来就进行诵读教学环节。
首先教师范读,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先入为主。然后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本诗,体会作者在诗作中表达的感情。第三步是赏析诗歌。让学生通过诵读,想象诗歌中描绘的场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教师根据学生诵读的效果作出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在提高朗读水平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内涵。
除了整段的诵读外,我特意挑选了某些句子来让学生体味诵读,比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诵读过程中,有几位学生能够饱含感情地诵读。对于学生读得不够味的地方,我及时加以指点,使学生很快得到了提高。但在这个环节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我要求学生个别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我认为:
(1)长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觉得诵读是一种累赘与负担。
(2)可能因为有听课老师的存在,原本活泼的课堂显得比平时要呆板些。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
(3)对诗歌语言的品味不够细致,使学生无法准确地把握诗作中所蕴含的感情。
最后我原本安排的是五分钟左右的学生自由诵读时间,力争当堂成诵,体会作品的内涵。但由于前面环节安排的不尽合理,使得本环节只能一带而过,错失了我的本意。
总的来说,通过对这次汇报课的反思,我认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作品的情感是以语言为依托的,离开语言去分析情感如同隔靴搔痒。
2、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课堂语言过于书面化,与学生的交流有隔膜。
3、虽然本节课是以诵读为纲,但我仍感觉教学设计上,安排学生读的时间太少。
如果我再上《观沧海》这节课,我想做这样的改进:
一、教学上仍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但要以理解、投入感情为基础。
二、加强指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主动思考发言
观沧海教学反思二:
《观沧海》一文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的一首诗歌。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诗歌教学只要求有初步的感悟,并能结合文句来谈自身读后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语来谈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画面。我在上完本课后,总结了一下问题:
第一:我们的学生在结合画面表达自身感受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表达得很笼统,不够具体且不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所感悟到的画面。这使得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先想象再构思,后表达的思维不到位。这一点与学生们的积累语想想思维的训练不到位也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