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时间: 11-23 作者:龙珊 栏目:反思
篇一:空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单元里的第一课时《空气的性质》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尽管教材中没有明确写出“实验”这个名词,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出现,教材中的“实验”也还不是十分严格的控制实验,但这些活动的的确确已经是实验了。“空气”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空气即看不见,又摸不着,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这种物质有什么性质?它为什么看不见、摸不着?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空气》这一单元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来探索空气的物质性和作为气体的一般性质。
    《空气的性质》一课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提出“它是什么样的”和“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它是什么样的”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直接感觉空气,观察研究空气的存在;间接感觉空气,实验研究空气的存在。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空气的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有质量等性质。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无穷乐趣。本课的重点是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的空间;难点是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三年级学生以导为主。让学生说说实验的方法、过程。我通过以下科学活动对本课时重点突破:
    活动1:感觉空气  主要活动内容,用塑料袋装空气,用感官感觉空气,说说对空气的感觉。(通过运用感观充分感觉空气,使学生对空气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感觉描述出来。通过描述,学生头脑中的空气会由零散的表象向概念化的方向发展。有弹性,为后面的教学留下伏笔。)
    活动2:纸的奇遇  组装实验器材,对纸是否湿做出假设,进行实验,把揉皱的纸塞入玻璃杯的底部。把玻璃杯倒过来,直立着按入水底。验证假设并解释纸为什么不会湿?(兴趣魔术,认识纸团不湿的秘密是空气占据空间。)
    活动3:谁敢走了杯中的水  准备器材,对可能发生的现象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假设并解释原因。(引领学生借助可见媒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不仅存在,并且还占据空间能流动。学生们通过实验亲眼看到,能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科学方法的魅力。)
    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进行了课堂小结,巩固知识并引导学生结合经验去说生活中常见的与空气有关的例子,拓展学生的思路。而实验拓展与课外延伸,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等多的问题离开教室,鼓励学生课外去研究、去探索,看看学生课外在做什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完善与改进。


篇二:空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对空气的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也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里面有空气等。本课教学正是以学生的认知背景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究空气的性质的。
    空气的性质很多,光从一堂科学课上来探究这么多空气的性质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在课上,将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取舍,把学生不清楚的内容通过反复观察实验进行重点探究,而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只是在课上提一下,引导学生在课后再作进一步探究。
    学生始终不明白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我先用“纸团不湿”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纸团为什么不湿?因为空气占据了空间,水不能进去。然后,我又让学生吹放在空瓶子里的气球,结果气球吹不大。这一实验也证明了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课上我对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也进行了重点指导。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