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验算教学反思(2)
篇三:加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验算其实就是一二年级的时候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的理解。新教材采用加减法的验算方法集中出现,我在教学中则是把加法验算和减法验算分开教学,以利于学生跟好的理解和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我在教学中主要重视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疑设思。
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验算,所以我在正式引入例题之前做了不少铺垫。在讲例1前先出示算式25+8=33 8+25=( ) 33-8=()33-25=( )
让学生独立填写,通过几组算式,让学生发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等公式。这些练习都为学生归纳验算方法做了算理上的铺垫。
接着出示情景图,让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并自己计算。组织学生讨论我们计算的到底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引出课题。这样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有主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我认为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再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因为学生初次接触验算,可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提示。最后就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验算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安排让学生独立思考亲自试一试,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创新的学习品质。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观察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验算的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学生的方法对他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必须尊重个体的数学现实,无须把自己认为最优化的算法强加于学生。反对绝对化的统一算法并不表示可以让学生法人自流,不加引导,可以给学生尝试计算、选择优化的时间,让学生在计算中读出最适合自己的最优化方法。
三、实践应用
先让学生用新学的验算方法计算基本的计算并验算的题目,反馈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并针对集中问题及时订正。然后出示独立做,再订正的题型。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验算的意义,而且让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
教学后,反思自己整个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我的感悟和收获:在这节课的中,我让学生们自己进行提问,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且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据,并且对探究出的验算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
篇四:加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9月29日,我上了一节教学常规课,听课的老师有董晓老师、潘德慧老师和朱兵老师。课堂的40分钟过得很快,在课堂中出现的闪光点和问题却是值得我反复思考。
本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加法的验算”,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过实践探索认识到加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并掌握加法验算的方法。重点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对加法进行验算。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本节课我抓住重点让学生通过主题情境得到疑问,由疑问引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经过学生合作学习之后得到方法,最后用得出的方法完成练习。我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都有突破,但在细节的教学和练习的实效性上出了些问题.我逐一列下来,对自己起个警示作用。
1. 准备不够充分。上这节课之前只在另一个班试教过一次,虽然很多不足的地方有所改正,但因为新设计的教学环节没#p#副标题#e#有再试教过,在课堂上显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主要是练习环节,在试教时觉得给予学生的练习太死板,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后来便改成了比赛的形式,实际上学生虽然有兴趣,但是他们只求速度,完成的练习没有质量,没有达到练习的目的。董晓老师在这一点上说得很对:“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扎扎实实,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做到每个问题、每个练习都要有目的性,不要把课堂弄得太花哨。”
2.老师的言传身教,细节很重要。教材上给出的东西很少,要求老师去挖教材,渗透教材的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学生刚学习完笔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后进入的新内容,但是在这个新内容里还是要不断去巩固复习刚学过的内容,要求学生笔算格式要标准,计算要正确,书写要漂亮。我要求学生用直尺画竖式的横线,自己在黑板上写反而没做到,反复强调学生在笔算时要标上进位1和退位点,自己因为着急讲解也忘记标出来了。
3.鼓励语言不够丰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计算类的数学课会使学生或多或少地觉得枯燥无味,这需要老师不停地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在鼓励语言这方面我还需要多积累,向有经验的老师们多学习。
4. 导向语言不够明确,不够精练。教学环节之间的链接全靠教师的导向语言,在突破本节课重点----讲解验算的方法时,因为我的导向语言不够明确,致使回答问题的那名同学开始紧张,都忘了自己本来要说什么了。有时我的教学语言成了哆嗦的重复,影响了整个课堂的流畅性。
5.课堂的宏观调控,时间的掌握不准确。因为没有准确地计算好各个环节的时间,本节课最后的比赛练习我没能好好讲解,全课总结也显得有些仓促。
以上这些都是对我的一个经验教训,上好一节课并不容易,需要花很多心思认真准备,课前要想到可能发生的所有状况。一堂课下来,我的心情是沉重的,也是高兴的,沉重于对自己认识不够,自视过高,高兴的是我发现了这么多不足,以后的教学里我会有意识地去改正这些不足,多向其他老师学习。董晓老师说过:“每个人都是有个成长过程的。”古人也说过:空杯的心态才会学得更多。我会以这种成长和空杯的心态继续学习,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