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数游戏教学反思(2)

时间: 11-14 作者:温薇 栏目:反思

篇四: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猜数游戏》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三部分《加减法》的内容, 这一课是在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
    学生在幼儿园对6和7的加减法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经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为学生提供知识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多种学习方式获得对6、7加减法的全面认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根据一年级的学生比较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在课一开始,我用教学生玩新游戏引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在玩猜数游戏的过程里,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豆子,然后告诉他们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逐步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这种潜移默化的数学知识的习得比重复的训练与单纯的讲授效率更高,学生也能够在一个更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接着我借助教材上“小老鼠运土豆” 的插图,让学生根据这幅图编一个故事。在学生开始编故事之前,我明确的提#p#副标题#e#出了要求:编好故事之后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到讲台给大家展示的时候也要讲算式写在黑板上,同时解释算式的含义。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考虑到了一年级学生在语言组织和理解教师意图上的不足,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我的故事讲得很简洁,讲完之后,我写出了算式,解释了算式的含义。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就明白了他们要如何去做。接下来我给每个学生5分钟的时间编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专注的思考,一小部分学生在做书上的练习,似乎对编故事不太感兴趣。因此,我采取了语言激励的方法,“看看谁的小脑袋转得最快”,“这样我们就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了”,“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等等语言,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很有效果,每个学生都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故事,同时写出了自己的算式。在展示环节中,我发现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认真倾听别的小朋友讲故事,也勇敢的走上讲台分享他们的故事。
    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拍手游戏,采取“我拍几,你拍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一动中巩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在拍手游戏中,我发现学生拍手回答的速度与准确率已经比学生玩猜数游戏时快了很多,这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6和7的加减法,达成了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的设计我最满意的是第二个环节,这一环节的设计克服了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不足,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也在这一环节中发现了很多有潜力的小人才,许多不常举手的同学在这节课表现得十分活跃,这充分说明好的教学设计是吸引学生的关键。


篇五: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猜数游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课是想通过猜数这一活动让学生在活泼的精神和游戏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通过观察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正确计算出得数是6,7的加减法,培养学生观察,语言表达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你推荐
201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