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管理风险案例(4)

时间: 08-01 作者:谢旭 栏目:案例
篇三:资金管理风险的案例(4224字)

近年来,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发现了众多贪污、挪用等经济案件,在互联网上,更是可以搜索到涉案金额达百万、千万甚至近两亿元的大案。很多人在锒铛入狱的同时,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令人扼腕叹息,痛心不已。但追根溯源,这些案例,其实都与单位内部控制失灵有关。现代审计理论提出,审计工作重点应由先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服务为主,促使审计对象加强内部控制,确保经济运行安全。为此,本文剖析了内部控制失灵案例的种种表现和形成原因,并提出了降低内部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失灵的表现形式

(一)现金收入延期或没有入账

1是不打字据收取现金

这种手法是相关人员收取现金,不出具任何凭证给对方,趁机挪用或中饱私囊,或者是直接收进集体小金库。特别是在商业门面、仓库、住房等租金,以及商业回扣、废品废材销售、部分行政事业性服务费等款项的收取方面,发生的经济案例司空见惯。如1991-1994年,原安徽省淮北市公安局户政科长李某某贪污挪用百万巨款,其中5。5万元外卖户口款,就以没有开收据形式贪污。

2是开具白条收取现金

所谓白条,是指非财政或税务部门监制的收入凭证,至少也不是单位统一印制的资金收入凭证。最简单的就是白纸一张,内容随意写就。其实,这同不打收据实质上没有多大差异,收入极有可能被挪用贪污,或放进小金库。这样的的案例也是难以胜数。如某单位违反财政性资金收支两条线和票据管理规定,使用从市场购买的收款收据,收取复印费4000多元,直接购买年货发给工作人员。

3是隐匿销毁收入凭证

有的当事人当时按照制度规定,开具了发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等正式凭证,私下里却瞒天过海,隐匿甚至销毁部分凭证,以达侵占集体资产目的。如某市中医院财务科女收款员张某,在2000年1月至2004年7月,采取隐匿业务收入日报表等办法,先后截留医疗业务收入26万余元。除个人作案外,也有的集体单位为了能够支付一些非正常的开支,故意让一部分资金体外循环。

4是提现少入或不入账

有的出纳从银行提取现金不记账,月末却以所谓的“未达账项”形式,挪用现金。有些表现得稍微隐蔽一些,一是利用银行管理疏忽,另行购买一本支票,专门用于作案;二是只让部分资金入账,比如实际提取3万元,移动一下支票存根金额小数点,入账金额就变成了3000元;同时月末编造虚假银行对账单,蒙蔽总账会计。某市农林局女出纳吴某2002年10月至2004年7月,曾以此手法挪用公款263万元,最终110万元无法归还。

(二)非法支付或转移货币资金

1是暗渡陈仓转移资金

将款项转移到预定账号,套取资金。如2002年3月至2003年1月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小会计、自诩“国内首富”的卞某,多次采用做假账等手段将近2亿元“掉包”给多家私人企业使用,从中取得现金回报。

2是同一事项重复报支

同一事项重复报支形式主要有二:一是利用现金、银行存款两种不同的支付方式作案。某单位出纳根据要求购买某一物品的文件通知,通过银行,信汇款项,直接列支处理。数月后收到了正式发票,出纳人员再次作了现金报销处理。二是一张单据两次列支。已报销单据,大都审批手续完备,拿来重报,只存在审批时间上的障碍。特别是有些定额发票,大多没有载明开票时间,风险性更大。某市中医院张某,就曾利用被其截留的预交押金单,重新报支21万元,贪为己有。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