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方法和途径(如何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如何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让学生跟上你的步伐?
唐焱 教师会 2022-05-11 17:11 发表于北京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有效的主管》一书中简明扼要地指出:“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
通常,教师肯定能够做到“教授正确的知识和方法”,但是在“如何能够以最正确的方式实现知识和方法的高效教授”上时有迷茫。在诸多决定和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之中,课堂教学节奏与效益的正负相关关系,在高中阶段尤其值得认真关注。
01
“教学节奏”概念解析
课堂教学节奏,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问与答、讲与练等活动交互出现的各种有规律的发展变化。
首先,“教学节奏”是一个中性词,除了教学内容之外的一切教学形式上的变化,几乎都可以归入教学节奏范围加以探讨,它仅仅揭示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并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一般而言,每位教师上课,都有其特定的节奏。只是,有人习惯用百米跑的节奏,有人用中长跑的节奏,有人用跑跑走走的间歇性节奏,是否合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教学节奏”是“节奏”的下位概念。“节奏”指的是“对比(可比)因素的有规律的变化”,“教学节奏”就是指教学中对比(可比) 因素的有规律变化。
这里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教学”,是限定范围;二是“对比因素”,诸如主体上的师与生、气氛上的浓与淡、活动上的动与静、方式上的学与思、速度上的快与慢、力度上的轻与重、梯度上的缓与急、难度上的难与易、密度上的详与略、强度上的强与弱、自由度上的收与放,如此等等,都构成了“对比因素”;三是“有规律变化”,指的是这种变化有规律可循,不是乱弹琴,不是瞎胡闹。
因此,某些课,看起来节奏感很强,有教有学、有张有弛、有动有静,呈现出极佳的教学节奏,可是,这样的课也可能事实上是一堂失败的课。因为,看起来极佳的课堂教学节奏,却在该要用心尽力的地方,一带而过;而无须多费心力的地方,却纠缠不清。
可见,考察教学节奏,就看这堂课在对比因素上的变化,能否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困,应学生之所需?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教育目的?是否促进学生发展?我们真正关心的,并非是否存在教学节奏,而是教师是否把握好了教学节奏。
02
“好的教学节奏”特征概述
《礼记·乐记》上写道: “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就是说,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就是好节奏;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就是好节奏。要言之,好的教学节奏,就是从教学的内容与目的出发,根据学生实际和课堂需要,进行灵活而恰当的“行止”和“快慢”调控,让教学充分激发学生教育自主性以及思维力参与,从而让学习内容入心入脑。
好的教学节奏就是要能够切合教学内容重难点、落脚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助于增强核心素养的养成;能活跃信息通道,聚焦学生注意,维持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引发学生顿悟,适合于优质学习。
最显著的特征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好的教学节奏能够充分促进师生的思维流、情绪流、信息流相互影响和共振,共同推动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入豁然开朗的境界。
好的教学节奏涉及面很广,但最基本的是:语言上抑扬顿挫,内容上疏密有致,方式上恰当变换,推进上井然有序,互动上轻松和谐。要力求做到:有动有静,动静分明;有张有弛,张弛有度;有密有疏,疏密相间;有快有慢,快慢相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有情有理,情理交融。
03
慢——被忽视的“课堂教学节奏”
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和学科核心素养点的培育上,教学节奏的最优化设计尤为重要。利用教学节奏调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度参与,从而使教学重难的突破和核心素养的培育在绝大部分学生的真实最近发展区展开,这才是最优化的教学节奏设计。而在这个教学节段,很多时候,恰恰是“慢”而不是“快”的教学节奏通常更加合理和有效。
“慢”是波浪式教学进程中的波峰高潮,是调动学生全部注意力和原有知识能力的教学发力点,是让学生凝神思考、深度学习、深刻思维的发展核心节段。
教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以精心设计的情景性问题为抓手,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以解决问题为显性目标,以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知识、方法、思维收获或教训为现场生成性“二次学习资源”,进行问题解决后的综合体会、琢磨、反思和矫正,这样的课堂教学“慢”节奏往往才会实现与教学效益的正相关逻辑。
教学节奏的“快”“慢”往往直接体现为课堂教学内容上的“密”和“疏”。如果课堂教学“疏” 而不“密”,教师慢条斯理,一堂课能解决的问题非要拉长为两节或两节以上的课,就会使学生大脑进入无兴奋状态,思维停滞。
但是就现实的课堂教学而言,日常课堂教学多呈现为“快”节奏,主要是因为教师往往会担心学生不会,在课堂上只“密”不“疏”,一味盲目加大单位时间的教学量,“马不停蹄”地跑,这个问题还未解决好,那个问题又抛出了,学生也只能“上气不接下气”地赶,时间一长,造成脑力劳动超负荷,反而适得其反。
教学的根本追求不是完成教学的任务和进程,学生真实而稳定的发展才是核心。这种发展应当是依托于合理的较重负担和较大容量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节点、节段,“快”往往不是最优选择。不妨通过 “慢”来让教学进入最佳的“逼迫状态”,使学生抖擞精神,或讲或辩,或练或议,或观察或参与,在经验与教训的获得之中达到学习的高潮。
04
“慢节奏”教学案例简说
我们不妨以高二小说单元中鲁迅经典作品《祝福》的“文本学习”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同一具体教学任务常见的两种教学设计,与故意“慢节奏” 教学设计的直观对比,来体会“当慢则慢”的教学节奏设计的运用与教学效益和学生发展之间的差异。
表1教学任务——《祝福》文本预读、预学
表2常见教学设计一(课前:学生预学)
表3常见教学设计二(课前:学生预学、前置作业)
表4“慢节奏”教学设计(课前学生预学、前置作业,课堂练习与交流)
从教学任务设置看,上面三种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都着眼于学生文本阅读的意识和基础能力,并将以此为此基础展开有关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不过这三种教学设计中,“‘慢节奏’教学设计”相较于两种常见教学设计,非常明显地在学时课时上耗费要多、教学节奏要慢。但是,这里的耗时多、节奏慢,恰恰体现出了对学生文本阅读意识与独立阅读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精读研读的阅读能力推进与深度阅读的方法传授的关注、对学生“问题指引下信息的获取和整合能力”与“合作交流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具体落实和学习活动最大效益的追求。
这种在教学关键点上的“‘慢节奏’教学设计”,事实上最能够让教学进入最佳的“逼迫状态”,而这种合理的“逼迫状态”正是对“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获得最良好发展”这个教学最核心问题的真正的、充分的、真实的、高度的重视以及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 分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