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新的经验点滴(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已经提出了很多年,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过几年;举措
前言:面对新课改深入推进,教师需重视对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优化育人理念,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形成学科思维,让他们具有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编制特点,掌握教学难重点。继而,着眼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展开情境教学、信息化教学、综合实践教学等,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受,构建高效、生动、多彩的课堂。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施教效率的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新课标强调“依据不同学段教学内容,教师应重视学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能力、应用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发展”。低段数学教学既是基础,也事关学生未来成长与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跟随教师引导,展开观察、操作、思考与探究,有助于他们在理解中记忆概念性知识,认识算理;加强对运算律的应用,能初步解决简单的问题;具有优化思路、自主探索的意识,提升其学习能力。进而,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让他们形成学科思维,感受数学精神,形成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其养成数学核心素养。
(二)密切师生联系实现教学相长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在授课中,教师需要扮演好自身作为课堂构建者、知识传播者的角色,避免平铺直述地对知识进行直接“传递”,而是结合学生的基础、学习特点、理解情况,创新施教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使他们产生高昂的学习兴趣、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多样化课堂中学习。通过独立思索、自主学习、合作总结,使学生获取知识、加深理解,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师走近学生,准确掌握学情;让学生产生学习动能,形成自律意识,拥有进取精神。
(三)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印象
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因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习惯凭借自身授课经验,进行知识“灌输”,亦或在课堂中设计更多的训练题,帮学生巩固所学。因课堂教学的整体气氛过于沉闷、呆板,一部分学生便形成抵触学习的情绪,难免对数学教学产生枯燥印象。在新形势下,为了培养低段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实施趣味教学,构建多彩课堂,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固有印象,使其快乐学习、勇于实践,以便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构建生活情境,降低教学难度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促进学生进行直观理解,教师需对教材深入分析,进行知识分类。对于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可以感知到的内容,可以构建情境教学的方式,展开授课。从而使小学生体会学科内涵,具备观察能力,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二年级上《厘米和米》的教学中,教师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我市动物园准备引入川金丝猴,已知其平均身高为70-80公分。现有一辆货车,其总高2米,内部设有4层高度相等的铁笼。是否适合作为本次运送川金丝猴的交通工具?”使学生先认识到公分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再运用米尺对桌子、凳子高度进行测量,估摸出川金丝猴的大约高度。继而,使学生具有换算思维,形成数感、符号感与推理意识,使其由100cm=1m,50+50+50+50=200(cm)=2m,50cm<70cm,得出最后该车辆不适合进行川金丝猴运输的结论。
通过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让小学生具有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在自主探究中,形成对长度的认识,降低知识理解难度。
(二)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思考动机
问题是知识的有效载体,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当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只是随便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导致提问并没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更加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同时,数学教师也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向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展开自主探究,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例如,在教授《什么是面积》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调动学生们的思考动机,激发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们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问题如下:通过之前所学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那么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求解这些图形的面积呢?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立即开始思考,在一段时候后,学生们得出问题答案。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思考动机,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引入小组合作,鼓励生生互动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还应重视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很难逐一对每位学生进行指导和关照。而促进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与同伴探讨中升级知识认识,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教师还能对每组的学习进度、实际情况加以巡视和指点,避免有的学生存在问题而不愿向教师提出,使他们交流学习经验、创新想法,让其展开探究、自主思考。
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便可使学生观察钟表,使其认识秒针、分针、时针及其各自特点,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这时,便有学生结合乘法知识,快速说出表盘中有12个数字,每个数字间有5个小格,联系乘法知识,很快便得出了1小时=60分,1分=60秒,这比一个个数格子要快得多。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感,小组成员因这一“重大发现”也表现得十分兴奋。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赞许,接着可给每组一个秒表,感受打开书、收拾书包大约需要多久,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知道一分钟大概能做多少事情,读一篇小短文需要多久。在促进小学生形成爱惜时光的意识中,让他们积累数学知识,拥有学科思维。
(四)融入生活元素,巩固强化知识掌握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也是知识的最终归宿,只有加强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才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生活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从而还原或者创设出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置身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实现知识思维向应用思维的转化,更加明白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并有效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从而有效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教授《人民币的兑换》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巩固强化学生们的知识掌握,笔者为学生们融入了生活元素。首先,笔者先对学生们介绍了在生活中购物时所需要的钱币,然后在将每件商品的价格告诉学生们,最后,笔者以“购物”为主题为学生们开展了游戏活动。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融入生活元素,有效巩固强化了学生的知识掌握。
结束语:新课标指出“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需丰富学生的实践感受,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合作、展开交流,使其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低段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相对较为浅显,需要教师的启发,才能形成适应新时期生活与发展所必需的学科知识,继而形成数学思想。课堂也是师生互动、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充分利用好有限的45分钟,使学生加深学科理解、积累数学知识、形成应用能力,对其思维能力发展与高段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1] 郭德兰.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调查与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J].才智,2020(4):5.
[2] 何姝凝.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F小学中段年级为例[D].牡丹江师范学院,2020(6).
[3] 龚晔丽.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学具的现状研究——以H校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9(6).
[4] 张瑞.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现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9(5).
[5] 房洪民.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3.
[6] 冉学梅.小学数学教学高效性提升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4(8).
- 分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