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德育渗透计划(5)

时间: 05-04 作者:崔超雄 栏目:工作计划

高中语文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经过周全筛选出来的经典的作品。它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都是高中学生很好的德育材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它渗透到教学中。比如对《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通过学习《游褒禅山记》,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以及对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因为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是苍白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只有坚持了文道结合的原则,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才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   

2.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确保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2.1采用适宜于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也乐于接受德育教育;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改变教学模式,把握学科知识和德育知识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寓德育知识于学科知识中,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汲取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使学生易于也乐于接受德育教育。比如对古典名篇的学习,结合课文时代背景介绍,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传统的道德教育。  

2.2在德育过程中,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学习屈原的《离骚》要使学生在诗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那洋溢的爱国热情;学习《蜀道难》,要让学生感受到李白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峥嵘挺立的人格尊严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3.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3.1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在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受到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在讲解《师说》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理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让学生理解教师的含义,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中师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思想基础。这就是语文德育与智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说明语文学科的德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要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课文语言文字本身。  

3.2在教学中加入情景教学,使学生在表演中通过自己的活动受到教育;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优秀作品,向学生们展现了一个丰富的人物长廊。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主要角色,通过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外貌特征,理解性格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而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教育。例如在讲解曹禺的《雷雨》一课时,我让学生课下分组准备,节选课文内容,组织排练,上课时表演。表演时学生虽然多次笑场,但是因为事先的排练与理解,表演时基本都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能通过分析时代背景来理解人物特殊性格产生的原因。而学生也能在这一分析中,更好的理解这一阶级矛盾的本质,认清资本主义的冷酷无情,加强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