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实施计划(7)

时间: 01-31 作者:梁远龙 栏目:工作计划

(四)加强全民健身服务。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系,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登记注册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再学习和再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群众健身指导服务工作,建立“体育义工”服务体系;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经费投入和激励机制,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制度,立足基层,坚持示范推广活动与日常健身指导服务活动有效结合,推广实施多元化服务项目,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五)加大科学健身指导力度。加强市、区国民体质监测机构和监测队伍建设,扩大测定范围,确保常年体质测定工作覆盖至街道,定点至社区。完善相关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公布国民体质测定结果,并纳入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由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区国民体质测定站和街道国民体质测定点组成的“国民体质监测三级网络体系”,积极与卫生部门合作,形成体质监测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推动体育健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对群众体质水平和运动健身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科学研究。

(六)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各区将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创建先进体育社区为抓手,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积极为社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推动各区公共体育资源均衡布局,构建覆盖社区、厂区和大型居民住宅区的公共体育服务网络。街道办事处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培育发展基层体育组织、社区体育类社会组织;推动社区居民委员会提高体育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社区体育组织和健身站点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

(七)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地开展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在校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加强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与学校、家庭的合作,支持和引导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妇女儿童中心等要创造条件,为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特色学校、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建设,办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观念和生活理念。促进青少年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努力为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服务。

(八)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广泛开展经常性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老年人活动中心要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设施,社区服务兼顾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体育健身设施。组织好深圳市第四届老年人健身交流大会。

(九)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做好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工作,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实施“助残健身工程”,为残疾人建设便利的体育健身设施。推进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必要的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研究开发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康复手段。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要重视做好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