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数学学习心得(4)
“理论的实践性解读”和“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反思”相结合,便产生了属于教师自身的“实践性智慧”。对于教师"实践性智慧"的高度重视是数学教育现代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可看成是世界范围内对于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认真总结与深入反思的一个直接结果。它集中地反映了关于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一种新的认识,从而也就为我们深入理解“学科内容教学法知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主要地应被看成一种实践性知识、一种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能力。发展"实践性智慧"的基本途径是:第一,加强"问题意识";第二,努力做到"小中见大";第三,从案例着手;第四,充分发挥社会互动的积极作用;第五,重视理论学习;第六,坚持独立思考。
关于课堂与学生:从“大问题教学”说起……
本次活动,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研究中心特级教师黄爱华给我们上一节《圆的认识》。教学时, 黄 老师通过设问“见过圆吗?在哪里见过?” 引出本课探究 “下水道的窨井盖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井盖怎么放都陷不下去?”这基于生活实际的题材,真实而有趣,让学生兴奋起来了,情绪高涨,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原来井盖的宽度都一样”,之后再反例(椭圆形)中进一步强化了对圆的宽度一样(也就是直径一样)的认识。 黄 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梳理这几个重要概念的核心词,获得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而表述这些概念的核心词过程中,让学生上台来讲述,争当“小老师”,使课堂充满着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情趣,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的答案的过程中提升概念的习得,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在探究中使学生获得了发展。
课后, 黄爱华 老师还专门就自己工作室如何开展“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做了专题报告。大问题”教学模式,是旨在通过特定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经验以及学习困惑点,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对课程关系、问题引导、学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处理,以求能够最大程度突破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的质量高、外延大、问域宽、数量精并且挑战性强的问题教学模式。其基本策略是通过提供1—3个教师精心设计的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等自主方式提出猜想和推论(让学生自己把想法写在黑板上),然后逐一编号,让学生(提出者)自己组织同伴讨论交流、辨析、验证(其基本模式是“我认为……;我是这样想的……;还有不明白的吗……),从而理解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有利结合了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最深入地指向学生学习与思考数学本质的过程,最强烈地让学生感受自我生命在场感,最直接地传递数学学习的正能量。它是一种生命化的数学教育新思维,是在生命化教育背景下的鲜活数学教学模式。
“生命化教育的大问题教学”给我们最多的收获是:提大问题,长大智慧,做大气的数学教师!
4月10—13日,为期四天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的研讨观摩活动在浙江大学逸夫体育馆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大学理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和北京名师之约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举办,邀请到了吴正宪、朱乐平、张天孝、华应龙、黄爱华等37位全国名师,联袂推出8个学术报告,展示31节示范课。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200多位全国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参与盛会。我校蔡剑敏、柯卫玲、瞿丹、徐珍军四位老师参加了此次观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