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数学学习心得(11)

时间: 01-20 作者:柳久久 栏目:心得体会

什么是“解决问题”?钱老师阐述了问题与习题的区别:问题指没有现成方法可以解决的情境状态。练习题不一定是问题,反复操练的常规应用题也不一定是问题。如“我带了20元钱,买了两件不同的物品,你知道我可能买了什么?”属于问题,“一块肥皂5元,一支牙膏3元,一共多少元?”就属于习题。

怎样教学“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出问题是尝试创新的前提条件。解决问题的任务是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想、交流、推理和验证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来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逐步探索、不断进行“问题提出”的过程。我们的数学课程不再首先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数学知识,而是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果也不再是会解多少“规范”的数学题,而是能否从现实背景中“看到”数学,能否应用数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解答习题

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

解决问题过程≠模仿解题、识别题型

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想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听了钱老师的一番话,我们入梦初醒,原来我们平时的教学核心只是教学练习题,而并非教学解决问题。今后我们应该努力转变课堂教学的核心,那么首先我们就要明确数学练习与解决问题的区别:练习着重在寻找答案,而解决问题着重寻找方法;练习往往针对某个知识技能,而解决问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练习着重快速获得正确答案,而解决问题需要一个过程;练习可以对某一类习题反复演练,解决问题中的“问题”具有新颖性;练习主要是回忆以前的方法等简单的思维过程,而解决问题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思维技巧。其次还要注意在教学“解决问题”时线段图教学要有机结合;主题图教学要有所侧重;数量关系教学要有序抽象;逆叙问题教学要有限渗透;典型问题教学要有效建模。

(五)真正了解学生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殷现宾老师的报告《有效的教学设计,从研究学生开始》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一、研究学生的原因,即为什么要“研究学生”。他认为“有效教学,从有效的教学设计开始;有效的教学设计,从研究学生开始。”“把握数学本质+研究学生=有效教学。”二、研究学生什么。他分别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态度、习惯;思维特点……)、已有知识和经验(学学习起点)、学习规律(学习路径)、困惑(教学设计的重点)、易混易错点(教学资源)等进行分析。三、如何研究学生。他介绍了各种常用方法,如观察法、作品分析法、访谈、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四、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五、撰写时注意的问题。总之,殷老师的报告,观点明确,思维缜密,论证有理有据,听了之后让人受益匪浅,沉思良多,使我们懂得了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并且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品质,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中,有不一样的经验和背景,教师在不同时期,其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水平也不一样。所以我们不可能“两次跳进同一条河里”,因此,即使对于同一节课,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常上常新”,对不同的学生应该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面对孩子们的需要——我们一起行动……

四、活动启示

许卫兵老师简约的课堂,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在有趣中学到了有效的分数知识;黄爱华老师智慧的课堂加上个人魅力,幽默、激情,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猜想验证,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徐卫国老师的脚踏实地精神与朱乐平老师的创新精神,把同一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用迥然不同的方法去教授,让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看到很平常的教学中同样处处具有挑战性,只要你有独特的眼光;年轻有为的唐彩斌老师展现给我们的是美丽而又奇妙的数学课堂,他让学生既欣赏了五角星的美,同时又学到了许多关于五角星的知识,不得不向他说声佩服;华应龙的快乐、神奇课堂,让一节极普通的练习课上的有趣、有味,真是少见;赵震老师清晰明了的课堂,让人更加明白数学的美丽;赵兆兵好玩的课堂,在好玩中学到有用的数对;钱守旺老师简单又丰富的课堂,把数学与生活拉的如此近,那一张张来自生活中的课件让人惊讶,数学就在身边;范新林老师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让数学有了厚度,思维有了深度;汤春燕老师实实在在的课堂,也是我们平时该老老实实做的;朱国荣老师耳目一新的课堂,将复习课“数的认识”围绕着一条数轴展开;罗明亮老师睿智的课堂,同样一群聪明、激情的学生,赢得了看台老师们的阵阵掌声;于萍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真是引领孩子们走进数学的美妙花园…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