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反思(2)

时间: 09-03 作者:姬岑晨 栏目:反思


反思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对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除了让学生了解定义外,还用图形的特点进行描述.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一课中我以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三种类型的角在位置上有何特征,他们是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一对角,区别两直线和第三直线与这些角的关系,进一步紧紧扣住谁是“前两直线”,谁是“第三直线”,使学生轻松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把看似简单,但不易掌握的一节内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并掌握。如同位角就类似于“f”型,内错角类似于“z”型,同旁内角类似于“c”型。上课时我意识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它们是位置关系角,何不从位置上突破呢?它们产生条件必须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那么截线就是公共边,那么没有公共边的两角无论如何都不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同位角还可这样理解:左上方-----------左上方、左下方 ----------左下方、右上方---------- 右上方、右下方---------右下方;内错角则是:两线内部,左上-----------右下、右上-------左下;而同旁内角在:两线内部,截线同旁。理清位置关系学生全明白了。  

不足之处:  

本节课学生对简单图形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较准确,有部分学生可能课上速度太快没有能完全理解这些角的关系,针对课堂反馈的信息及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差补缺,及时纠正,让所有学生都有收获,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反思四: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反思

在【创设情境】中我让学生回答从两条相交的直线组成的四个角中任意两个角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复习已知的对顶角和邻补角的知识,强调由两条相交的直线组成的四个角都在同一个顶点上,进而提出问题:如果再加入一条直线与其中一条直线相交组成的不在同一个顶点上的两个角会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引出本节主要内容.

在【自主学习】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认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跟截线与被截线的位置特征,利用类比迁移的方法,体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而总结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在【反馈达标】环节我让学生做课件中的练习题,发现学生在简单图形中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没啥问题,但在四条或多条线段较为复杂的图形中学生找不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问题较大。

我及时反思教学过程,觉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透,他们只是简单的记住了图形的结构“同位角形如字母f,内错角形如字母z或n,同旁内角形如字母u”。在找角时学生光记得找图形了,而忽略了在“三线八角”中,首先要确定截线,再结合图形特征(f,z或n,u)在截线的同旁找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在截线的不同旁找内错角,那么,如何确定图形中的截线呢?我及时调整课程为学生讲解截线的寻找办法。

结合课本第7页例题,我们发现∠1和∠4是同位角,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1的两边是ob和bc,(我把ab,de的交点定为o点)∠4的两边是ao和oe,而且ob和ao刚好在同一条直线ab上,∠1和∠4就是由直线bc和de被直线ab所截形成的一对角,那么截线就是∠1和∠4的公共边所在的直线了。这样确定两个角的关系,就要先寻找这两个角的公共边所在的直线,也就是截线,找到截线,然后再确定两条被截线,也就是这两个角另外两边所在的直线,找准截线与被截线,再根据“在截线的交错位置”是内错角,“在截线的同侧位置”是同位角或同旁内角,然后“在被截线的同旁”是同位角,“在被截线之内”是同旁内角,这样抓住了主线,就能正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为你推荐
201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