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时间: 09-03
作者:万方兴
栏目:反思
反思一:等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旨在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整节课先从观察天平两边的物体质量入手,先得出等式的含义,再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在思考和交流中由具体到抽象,一步步地揭示出方程的含义。在例1和例2的教学基础上,及时组织学生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帮助学生感受等式和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当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联系与区别已有深刻领会后,让学生自己试着用语言来表述。“试一试”中,有些学生列出如“20-12=x”这样的方程,这时要进行强调,告诉学生尽量避免将未知数单独放在等式的一边。由于线段图很形象直观,学生看到了线段图上的大括号就想到了这是表示把两部分结合起来,很快就列出加法的方程。练一练的第一大题,对学生来说是重点,也是容易错的地方,很多学生只找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而没有想到方程也是等式,在这里要强调找的方法,先找等式,再在等式里找出方程。练习一的第二大题中的第2幅图“原有x本书,借出56本,还剩60本”,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时,还有部分学生写出了56+60=x这样的方程。这时,我便及时指出这样写的不合理性,让学生及时改正,强调过后,后面的练习题学生就顺利多了,没再出现以上这样的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没有注意到,师父都给我一一指出来了。让我明白,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和引导者,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地给予点拨和纠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中的困惑,让他们少走弯路,更好地理解和消化。
反思二:等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等式以及用字母表示数,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借助具体情境,从直观感知出发引出抽象的数学式子,从理性的角度理解并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同时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交流合作中,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异同点。能对方程与等式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在具体情境中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最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新授过程中,以旧知为起点,学生都能接受方程的意义、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看图列出方程。但是在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时,6+x=14许多学生写成是方程、而漏写了等式。当补充习题上再次出现同类问题时,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出现疏漏。这说明学生还是没有深入理解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怎么会漏了等式呢?第一、虽然学生一直接触的是等式,但是他们一直是直观上感知着不同的式子,但不知道其实含有“=”的就是数学上的等式,更不用说等式的定义: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学生的理解还不透彻、扎实。针对这一问题,我主要是让学生抓住等式的关键特征:“=”。更进一步,如果有了“=”还有了未知数,那这个等式还是方程。但是部分学生对于这样的式子“★+◆=100、60-a=55+b”不认为是方程。他们认为未知数一定是x、y……,而不是其它符号。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讨论得出:只要不是具体数值,无论是符号,还是任意字母,都可以表示未知数。第二、学生的思维定势在作祟。因为一直以来我们的题目都是单选,没有多选的,导致学生不能肯定是写等式、方程,还是两个都写呢?当然第二方面也是由于学生理解概念不扎实、透彻,只有通过不同变式练习的辨析,学生才能逐步认清等式与方程的“真面目”。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旨在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整节课先从观察天平两边的物体质量入手,先得出等式的含义,再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在思考和交流中由具体到抽象,一步步地揭示出方程的含义。在例1和例2的教学基础上,及时组织学生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帮助学生感受等式和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当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联系与区别已有深刻领会后,让学生自己试着用语言来表述。“试一试”中,有些学生列出如“20-12=x”这样的方程,这时要进行强调,告诉学生尽量避免将未知数单独放在等式的一边。由于线段图很形象直观,学生看到了线段图上的大括号就想到了这是表示把两部分结合起来,很快就列出加法的方程。练一练的第一大题,对学生来说是重点,也是容易错的地方,很多学生只找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而没有想到方程也是等式,在这里要强调找的方法,先找等式,再在等式里找出方程。练习一的第二大题中的第2幅图“原有x本书,借出56本,还剩60本”,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时,还有部分学生写出了56+60=x这样的方程。这时,我便及时指出这样写的不合理性,让学生及时改正,强调过后,后面的练习题学生就顺利多了,没再出现以上这样的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没有注意到,师父都给我一一指出来了。让我明白,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和引导者,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地给予点拨和纠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中的困惑,让他们少走弯路,更好地理解和消化。
反思二:等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等式以及用字母表示数,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借助具体情境,从直观感知出发引出抽象的数学式子,从理性的角度理解并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同时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交流合作中,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异同点。能对方程与等式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在具体情境中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最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新授过程中,以旧知为起点,学生都能接受方程的意义、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看图列出方程。但是在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时,6+x=14许多学生写成是方程、而漏写了等式。当补充习题上再次出现同类问题时,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出现疏漏。这说明学生还是没有深入理解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怎么会漏了等式呢?第一、虽然学生一直接触的是等式,但是他们一直是直观上感知着不同的式子,但不知道其实含有“=”的就是数学上的等式,更不用说等式的定义: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学生的理解还不透彻、扎实。针对这一问题,我主要是让学生抓住等式的关键特征:“=”。更进一步,如果有了“=”还有了未知数,那这个等式还是方程。但是部分学生对于这样的式子“★+◆=100、60-a=55+b”不认为是方程。他们认为未知数一定是x、y……,而不是其它符号。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讨论得出:只要不是具体数值,无论是符号,还是任意字母,都可以表示未知数。第二、学生的思维定势在作祟。因为一直以来我们的题目都是单选,没有多选的,导致学生不能肯定是写等式、方程,还是两个都写呢?当然第二方面也是由于学生理解概念不扎实、透彻,只有通过不同变式练习的辨析,学生才能逐步认清等式与方程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