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公平吗教学反思(2)

时间: 09-01 作者:宁晓斌 栏目:反思


反思三:游戏公平吗教学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视实验的作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从实验中发现了游戏的不公平,边观察,边探索,边归纳总结,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原则。同时本节课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在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收获了多方面的知识。在团结合作的氛围中,也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竞争意识得到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另外,本节课题目设计新颖、多样,符合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异想天开”、“请你来当小侦探”等题目不仅巩固了今天的新知,还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使学生们看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决心。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人。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的转盘不准确,影响实验效果。学生做完游戏后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不会分析实验本质。

总结结论时,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动脑筋或不愿表达自己的观点。

练习时抢答题过多,使学困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多媒体的使用只是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并没有起到最佳效果。


反思四:游戏公平吗教学反思

《游戏公平》是北师大版第六单元的内容。主要研究的是概率问题,概率是研究不确定现象(随机现象)的科学。随即现象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试验,其结果不确定,以至于在试验之前无法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概率学习的一个首要目标是使学生不断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本节课就是让学生在游戏公平这一主题下,通过活动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摸球”、“转圆盘”、“掷骰子”等游戏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当我们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这些游戏的公平性时,他们当然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通过精心的组织、策划,在课堂上使得孩子们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在玩中学,在学中悟,一改传统数学课堂死板而呆滞的现象,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本节课力求达到以下几点:

1.操作中体验,意义建构。对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取不应是教师和教材直接给予,而应在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也是建构主义的精髓。为了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体验,应采用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步建构知识意义。通过两次掷色子游戏,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具体体现。

2.操作中发现,动态生成。操作不是一种单纯的动作,它与思维活动紧密相连。通过第一次掷骰子游戏,老师赢,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第二次游戏,先修改游戏规则,使游戏变得公平,通过再次操作,在游戏中进一步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加深了体验。

3.操作中升华,促进发展。综观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他们在操作中#p#副标题#e#主动体验数学。学生的思维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奇妙的猜想和探究的发现促使学生的数学思考不断深入。显然,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而更多的是对数学的好奇、对数学的神往以及对数学问题深入的科学态度。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主动参与同伴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自觉矫正思维偏差,进而完善认知结构,提升数学素养,促进新的认知飞跃。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