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情绪的主人教学反思
时间: 08-27
作者:张广聪
栏目:反思
反思一:做情绪的主人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题目是《做情绪的主人》,主要内容是使学生了解有关情绪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调控情绪的方法。其中,使学生掌握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也轻松,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围绕本节课,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教学内容,即:教什么的问题。本节课主要是介绍有关情绪的基本知识和调节情绪的策略。由于情绪属于心理学里的一个基本概念,如何使学生了解情绪的定义,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此外,使学生掌握调控情绪的策略和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有关心理学的概念和定义,使难懂的概念简单化、生活化,便于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概念。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可以在讲解理论的基础上,举出学生身边的例子,便于学生理解理论,将难点化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其次是教学方法,即:如何教的问题。由于心理健康课的灵活性,使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其弹性比较大,教师发挥的空间也比较大,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充分重视导入的重要性,设置疑问,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和教师一起慢慢揭开“情绪”的神秘面纱。第二,在讲解调节情绪的认知重评策略时,结合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的情绪abc理论,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我们的想法对情绪的影响,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调节情绪的认知重评策略。第三,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作用,借助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在制作课件时,要注重课件的趣味性;注意背景图片的选取和背景图片与内容的契合度;注意背景图片的颜色和文字的颜色要对比明显,使学生能看清课件;还要注意课件内容的逻辑性和课件之间的链接。第四,运用心理测试《你的情绪稳定吗?》,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情绪,有助于他们调控自己的情绪。
最后是教学效果,即:学生是否学会的问题。对“学会没有”的反思就是对教学实效性的反思。本节课我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实践——师生共同总结”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有层次的反馈,通过面向大多学生的检查,了解到学生的大致情况。
在本节课中,作为教者的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低,不集中精神听课,不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时课堂气氛要么沉闷,要么学生过于活跃,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对学生的导控能力还需要提高。
第二,学生的一些失常行为,有些是由于道德因素引起的,还有一些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如何分辨这些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何将心理健康课与道德教育联系起来成为本课程中的一个问题。此外,心理健康课与道德教育存在着类似的地方,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落入说教的窠臼?
第三,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是通过一节或者几节心理健康课就可以解决的,教师仅凭上几节心理健康课很难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如何给心理健康课一个合适的定位,如何找到上心理健康课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结合点,也是一个难点所在。
本节课的题目是《做情绪的主人》,主要内容是使学生了解有关情绪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调控情绪的方法。其中,使学生掌握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也轻松,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围绕本节课,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教学内容,即:教什么的问题。本节课主要是介绍有关情绪的基本知识和调节情绪的策略。由于情绪属于心理学里的一个基本概念,如何使学生了解情绪的定义,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此外,使学生掌握调控情绪的策略和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有关心理学的概念和定义,使难懂的概念简单化、生活化,便于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概念。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可以在讲解理论的基础上,举出学生身边的例子,便于学生理解理论,将难点化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其次是教学方法,即:如何教的问题。由于心理健康课的灵活性,使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其弹性比较大,教师发挥的空间也比较大,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充分重视导入的重要性,设置疑问,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和教师一起慢慢揭开“情绪”的神秘面纱。第二,在讲解调节情绪的认知重评策略时,结合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的情绪abc理论,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我们的想法对情绪的影响,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调节情绪的认知重评策略。第三,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作用,借助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在制作课件时,要注重课件的趣味性;注意背景图片的选取和背景图片与内容的契合度;注意背景图片的颜色和文字的颜色要对比明显,使学生能看清课件;还要注意课件内容的逻辑性和课件之间的链接。第四,运用心理测试《你的情绪稳定吗?》,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情绪,有助于他们调控自己的情绪。
最后是教学效果,即:学生是否学会的问题。对“学会没有”的反思就是对教学实效性的反思。本节课我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实践——师生共同总结”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有层次的反馈,通过面向大多学生的检查,了解到学生的大致情况。
在本节课中,作为教者的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低,不集中精神听课,不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时课堂气氛要么沉闷,要么学生过于活跃,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对学生的导控能力还需要提高。
第二,学生的一些失常行为,有些是由于道德因素引起的,还有一些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如何分辨这些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何将心理健康课与道德教育联系起来成为本课程中的一个问题。此外,心理健康课与道德教育存在着类似的地方,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落入说教的窠臼?
第三,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是通过一节或者几节心理健康课就可以解决的,教师仅凭上几节心理健康课很难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如何给心理健康课一个合适的定位,如何找到上心理健康课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结合点,也是一个难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