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教学反思(2)

时间: 08-02 作者:郭锐 栏目:反思

一开始,教师配上音乐(有一点淡淡忧伤的轻音乐)朗读,触发学生情感;然后让学生多种方法反复读,以便理解诗歌内容,充分体会其中的情感。

2、集中指导阅读理解第一节诗,二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体会主人公情感的逐层深入和强烈

3、充分发挥多媒体让学生感悟到各种美(音韵美、画面美、人性美、主题美、诗意美)

4、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主人公形象,并根据主人公形象,引导学生扩充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主题。

(二)学生活动:

1、同学们,朗读、自主学习、讨论积极主动,气氛好

2、自学后,总结了本诗以晚秋凄凉之景起兴的好处

3、通过反复朗读读,学生想到了一副绮丽的追求图,学生加深了对诗歌的感悟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让学生自学体会的时间安排不够,教师有关灌输嫌疑,以后当改进。

一首好的诗歌,恰当的教学方法,既能愉悦我们的心身,引起我们的共鸣,还能净化我们的灵魂,长久萦绕我们心头。


反思四:蒹葭教学反思 

《蒹葭》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它在内容方面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但就初中生而言,这些对他们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只能先将之具体化——即把它看成是纯粹的爱情诗来讲,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多了。

再有一点,这是一首古体诗。就学生的知识背景来讲,他们接触最多的古体诗应该就是唐诗了,但从小学到初中,每次我们讲解唐诗,都是抓住对个别传神字眼的赏析来进行,即使提到古典诗歌的特点,也是很仓促地一带而过,因此学生对古典诗歌特点的把握还是比较肤浅,为此,当我选中《蒹葭》来做设计时,我就在想:能不能将之泛化,既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又能通过这首抒情诗鼻祖的学习来了解《诗经》的一般特点,进而了解古典诗歌的一些特点?

作为施教者,任何一堂课都不会完美,但任何一堂课也都有它本身的价值所在。首先谈谈得的方面:

一、更加坚定了对话式学习方式学习诗歌的模式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有幸接触到一位有名老师上的现代诗《再别康桥》,整堂课采取的是对话式方式进行教学,效果非常好。这给我的影响极大,我在后来所有接触的诗歌教学中,都会无意识地用到对话式方式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有时虽然明白自己的阅历和知识还达不到游刃有余的程度,但我真的找不到除了对话式方式还能有何种更好的方式来进行诗歌教学。《蒹葭》也一样,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提前布置与课堂有关的任务,并采用一贯的小组竞争方式,一方面可以活跃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打通思维,促进教学相长。

二、让学生提前练笔,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大有帮助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古典诗歌中但凡比较美的文章,只要用通俗语言翻译出来,就会让诗歌的美大打折扣,叙事诗《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等等都是这样,像《蒹葭》这种抒情诗就更是了。但既要学生理解诗文内容,又要不有损诗歌韵味,就我目前找到的方法就只有改编比较有韵味的歌词比较适合了。通过学生的练笔,这一招还真的比较有用,学生对诗歌内容、意境乃至诗歌结构的把握很有帮助。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对比阅读,获益匪浅

通常古典诗歌的对比也都会选择古典诗歌,而我选择了《雨巷》,这一点通过后来#p#副标题#e#同学们的分析,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先前我并没有让学生去查有关戴望舒的资料,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专注于文本,找《蒹葭》与《雨巷》之间的承袭,看来这一选择还是值得的。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