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2)

时间: 08-01 作者:杨宸宇 栏目:反思

3、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不同的策略。这一点在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这节课突破了,着重让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想出多种方法,学生想出了三种方法,并能择优运用。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4、如何合作交流,帮助解决问题。整堂课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老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了,让学生在小组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享受,小组中互相帮助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

5、如何对过程作出反思与评价。这一点作得不够,老师只是在课的总结时让学生反思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出来。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所提倡的“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自己体验、探索、时间活动的过程”。这一理念,课堂上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地发挥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方程”一章基础上,安排的三个专题实践活动之一,意在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渗透一些简单的函数思想,学会一些数学思考的方式、方法。


反思四: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

《图形中的规律》,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认识方程》这单元的后续学习内容的第一课时,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增的内 容,也是教材改革的新变化之一。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操作、讨论等活 动,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发现图形中的规律,#p#副标题#e#并解决相应的问题。通过摆图形、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 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摆,小组讨论总结这样连摆图形的规律。这样效果会比较好。

有效的数学活动意味着教师需要唤醒、引导、促进和 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引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这是数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发动机”。首先,我们教师所应做的是在摸清学生的知识底蕴的同时,给予 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激发学习的内在需要。因此,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这样连续摆10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呢?”摆小数目的三角形学生可能用肉 眼观察的方法一下子就能说出答案,而到大数目可能一下子说不出来,这个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起了学生的认知上的冲突,初步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规律的必要性。 其次,以“猜想—验证”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猜摆10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2、培养自主思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确 实能做到主动,独立地学习,十分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即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习方法的结构。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结构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 导学习方法,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并使之形成后续学习的动力。课堂上,我先让学生2个人为一组来想办法,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再对学生的方法 及时进行梳理和指导。3、及时提供充分的探究时空,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探寻规律。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适时进行数学化。学生探究 后,我及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发现,表达所摆图形的个数与所需要的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具体形象表示——用数学语 言描述——用数学模型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水平。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