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公式教学反思
时间: 07-08
作者:谢凌钦
栏目:反思
反思一:乘法公式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公式的教学目标是:会推导公式(a+b)(a-b)=a2-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简单计算。教材在安排两数和乘以两数差公式时,先根据多项式乘法法则对公式进行推导,再通过求一个几何图形的面积引出公式,最后安排两道例题。
教学中,我基本按教材顺序进行教学,大多数同学也都掌握了公式的特点,会有公式进行计算,但从学生作业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好。事后通过个别辅导等,方才使学生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三个环节未处理好:
一是直接引出图形,未能注重情景的创设。如果先出示一组计算题:如:(a+b)(a-b),(a+3b)(a-3b),(0.5x-3y)(0.5x+3y),限定时间让学生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然后启发学生观察这组计算题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平方差公式,再通过拼图验证公式的正确性。那么,学生就能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平方差公式。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此举效果可能更好。
二是在公式得出后,我急于代替学生说出公式的结构特点,而不是让学生自己独立说出,此举不利于加深学生对公式结构的掌握,在后来的学习中也就难以灵活运用。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是例题的选取缺乏遇见性。虽然学生会用平方差公式求(a+b)(a-b),(a+3b)(a-3b),(0.5x-3y)(0.5x+3y),但对于一些变式题,学生则感到难以下手,比如(b+a)(-b+a),(3b+a)(a-3b),(-0.5x-3y)(0.5x+3y),(a+b-c)(a-b+c),(0.5x-3y)2(0.5x+3y)2等。如果在进行例题教学时,我除了能注重发挥传统教学的长处,还能适当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那么学生遇到上述习题,或许会不觉得那么难了。
反思二:乘法公式教学反思
有人曾说“课堂教学总是一门带着遗憾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我对此也颇有感慨。面对新的理念,新的结构,新的形式,新的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下我就谈谈在本节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设疑导思 探索公式--------引导者
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因为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导入”的情境、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由于我校学生的基础都不是很好,所以本课采用学生刚学过的“多项式乘法法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二、激活主题 理解公式--------促进者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体现在积极进行学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本节课中,先用图形的面积来对公式作出直观的理解,再用口诀来概括公式,使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更加形象生动;最后通过例题让学生按公式对号入座,进一步理解公式中的a和b既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字母,既可以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采用由直观到抽象,由抽象到形象,由形象到具体,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办法,使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有一个充分理解的过程。
三、组织交流 应用公式--------调控者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知识基础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将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即使是思维反映很灵敏的学生,在有些时刻也会遇到一些思维障碍。本节课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探索活动的情绪表现,从学生的言语、表情、眼神、手势和体态等方面观察他们的内心活动,分析他们的思维状态和概念水平,捕捉各种思维现象,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反思、纠错,而教师则在关键时刻引导或者作出恰当的点拨。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体现在及时发现学生思维发展中出现的错误后有针对地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尤其是对(—2a—5)2的应用可以看成〔(—2a)+(—5)〕2对应(a+b)2,也可以看成〔(—2a)—5〕2对应(a—b)2;更可以看成〔—(2a +5)〕2=(2a+5)2;而对于(a+b+c)2的应用,可以用多项式乘法法则(a+b+c)(a+b+c),也可以用完全平方公式,看成〔(a+b)+c〕2,也可以看成〔a+(b+c)〕2,不管是什么形式,最后结果是一样的。这样通过变式练习,从而使学生多角度、全方面地对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充分认识,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和b可以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看成一个公式也可以看成两个公式,增加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应用的灵活性,要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公式的教学目标是:会推导公式(a+b)(a-b)=a2-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简单计算。教材在安排两数和乘以两数差公式时,先根据多项式乘法法则对公式进行推导,再通过求一个几何图形的面积引出公式,最后安排两道例题。
教学中,我基本按教材顺序进行教学,大多数同学也都掌握了公式的特点,会有公式进行计算,但从学生作业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好。事后通过个别辅导等,方才使学生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三个环节未处理好:
一是直接引出图形,未能注重情景的创设。如果先出示一组计算题:如:(a+b)(a-b),(a+3b)(a-3b),(0.5x-3y)(0.5x+3y),限定时间让学生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然后启发学生观察这组计算题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平方差公式,再通过拼图验证公式的正确性。那么,学生就能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平方差公式。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此举效果可能更好。
二是在公式得出后,我急于代替学生说出公式的结构特点,而不是让学生自己独立说出,此举不利于加深学生对公式结构的掌握,在后来的学习中也就难以灵活运用。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是例题的选取缺乏遇见性。虽然学生会用平方差公式求(a+b)(a-b),(a+3b)(a-3b),(0.5x-3y)(0.5x+3y),但对于一些变式题,学生则感到难以下手,比如(b+a)(-b+a),(3b+a)(a-3b),(-0.5x-3y)(0.5x+3y),(a+b-c)(a-b+c),(0.5x-3y)2(0.5x+3y)2等。如果在进行例题教学时,我除了能注重发挥传统教学的长处,还能适当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那么学生遇到上述习题,或许会不觉得那么难了。
反思二:乘法公式教学反思
有人曾说“课堂教学总是一门带着遗憾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我对此也颇有感慨。面对新的理念,新的结构,新的形式,新的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下我就谈谈在本节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设疑导思 探索公式--------引导者
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因为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导入”的情境、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由于我校学生的基础都不是很好,所以本课采用学生刚学过的“多项式乘法法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二、激活主题 理解公式--------促进者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体现在积极进行学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本节课中,先用图形的面积来对公式作出直观的理解,再用口诀来概括公式,使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更加形象生动;最后通过例题让学生按公式对号入座,进一步理解公式中的a和b既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字母,既可以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采用由直观到抽象,由抽象到形象,由形象到具体,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办法,使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有一个充分理解的过程。
三、组织交流 应用公式--------调控者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知识基础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将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即使是思维反映很灵敏的学生,在有些时刻也会遇到一些思维障碍。本节课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探索活动的情绪表现,从学生的言语、表情、眼神、手势和体态等方面观察他们的内心活动,分析他们的思维状态和概念水平,捕捉各种思维现象,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反思、纠错,而教师则在关键时刻引导或者作出恰当的点拨。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体现在及时发现学生思维发展中出现的错误后有针对地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尤其是对(—2a—5)2的应用可以看成〔(—2a)+(—5)〕2对应(a+b)2,也可以看成〔(—2a)—5〕2对应(a—b)2;更可以看成〔—(2a +5)〕2=(2a+5)2;而对于(a+b+c)2的应用,可以用多项式乘法法则(a+b+c)(a+b+c),也可以用完全平方公式,看成〔(a+b)+c〕2,也可以看成〔a+(b+c)〕2,不管是什么形式,最后结果是一样的。这样通过变式练习,从而使学生多角度、全方面地对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充分认识,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和b可以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看成一个公式也可以看成两个公式,增加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应用的灵活性,要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