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教学反思(2)
时间: 07-08
作者:汤慧
栏目:反思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后,很快就可把板书不上分别在相应位置上标出肌肤、肠胃、骨髓,之后共同学习第二层,学生就会在相应位置上写上汤熨、针石、火齐、无可救药等词语。在次整体观看板书会发现我其实画了一个锐角,从第一次见时桓侯的小疾到最后一次“望而还走”开口越来越大,最后以桓侯的死,留给人们的教训是“讳疾忌医”。
在课上我还设计了小练笔——替桓公写遗言,学生们很有兴趣,写后及时交流学生们有的给桓公的子女写,有的给大臣写,还有的给世人写,写出了桓公临死前的悔悟,交流时有声有色兴趣盎然。
但是细想一下文言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在此堂课上重视了分析、讨论,练笔和交流环节对文章的朗读背诵方面重视不够。今后教学中还要加以重视并改进。
反思三:扁鹊见蔡桓公教学反思
在讲这一课之前,我对同学们说:“本文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法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喻老’的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韩非子想要说明老子的什么观点呢?同学们在学课文的过程中要认真思考。”同学们露出疑惑的神情,他们大约在极力搜索着学过的《老子》名句。
为了让学生了解扁鹊其人,我想给他们讲扁鹊的“起死回生”之术,我顺便问了一句:“谁听说过扁鹊的‘起死回生’之术?”没想到田田站起来把这个故事很具体地讲清楚了,连扁鹊针灸的穴位“百会穴”也没落下。他的表现让我很吃惊,因为他是个不太能静下心来看书的人,即便有时在看书,我也认为他并不专心,只是走马观花、心不在焉地了解个大概罢了。我问他:“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我以为他是通过看动画片知道的,没想到他告诉我他是通过看书知道的。我表扬了他,同时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我们不能小看他们,也不能轻言放弃。
在初读课文后,我请学生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样?让学生通过这个问题理清课文条理,练习简要讲述课文内容。随后,我通过问题“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这一问题来了解蔡桓公固执己见,讳疾忌医的性格特点。通过“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这一问题来体会扁鹊高尚的医德。
为了更好地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我请学生想一想蔡桓公每次听到扁鹊的劝告都会想什么?学生们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说得妙趣横生。读了“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的句子,有的同学猜测说:“蔡桓公可能会想:又在这里胡说八道,要不是看着你是神医,我一生气可能早就把你杀了。”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派人去请扁鹊却没请到时,有的同学好像把自己当成了奄奄一息的蔡桓公,用悲伤的、后悔莫及的语气说:“此时躺在病床上的蔡桓公可能在想:扁鹊早就预料到我有今天呀。我真后悔不听他的劝告。看样子我要躺在这里等死了,我真不想死呀。扁鹊呀,你快回来救救我吧,你可是神医呀!”
最后我问学生:“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要人命呢?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有同学说:“虽然他一开始得的是小病,但是因为不马上医治,所以就发展为大病了,不能治了。这就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发现问题马上处理,要防微杜渐。”这时,有好几名同学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一位同学站起来激动地说:“我知道韩非子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明老子的哪个观点了。他想说明‘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蔡桓公本来只是患的皮肤上的小病,如果马上治的话就比较容易医治,但是他总是不治就拖成大病,不好治了。”我马上给学生出示了《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理解。
在课上我还设计了小练笔——替桓公写遗言,学生们很有兴趣,写后及时交流学生们有的给桓公的子女写,有的给大臣写,还有的给世人写,写出了桓公临死前的悔悟,交流时有声有色兴趣盎然。
但是细想一下文言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在此堂课上重视了分析、讨论,练笔和交流环节对文章的朗读背诵方面重视不够。今后教学中还要加以重视并改进。
反思三:扁鹊见蔡桓公教学反思
在讲这一课之前,我对同学们说:“本文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法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喻老’的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韩非子想要说明老子的什么观点呢?同学们在学课文的过程中要认真思考。”同学们露出疑惑的神情,他们大约在极力搜索着学过的《老子》名句。
为了让学生了解扁鹊其人,我想给他们讲扁鹊的“起死回生”之术,我顺便问了一句:“谁听说过扁鹊的‘起死回生’之术?”没想到田田站起来把这个故事很具体地讲清楚了,连扁鹊针灸的穴位“百会穴”也没落下。他的表现让我很吃惊,因为他是个不太能静下心来看书的人,即便有时在看书,我也认为他并不专心,只是走马观花、心不在焉地了解个大概罢了。我问他:“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我以为他是通过看动画片知道的,没想到他告诉我他是通过看书知道的。我表扬了他,同时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我们不能小看他们,也不能轻言放弃。
在初读课文后,我请学生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样?让学生通过这个问题理清课文条理,练习简要讲述课文内容。随后,我通过问题“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这一问题来了解蔡桓公固执己见,讳疾忌医的性格特点。通过“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这一问题来体会扁鹊高尚的医德。
为了更好地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我请学生想一想蔡桓公每次听到扁鹊的劝告都会想什么?学生们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说得妙趣横生。读了“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的句子,有的同学猜测说:“蔡桓公可能会想:又在这里胡说八道,要不是看着你是神医,我一生气可能早就把你杀了。”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派人去请扁鹊却没请到时,有的同学好像把自己当成了奄奄一息的蔡桓公,用悲伤的、后悔莫及的语气说:“此时躺在病床上的蔡桓公可能在想:扁鹊早就预料到我有今天呀。我真后悔不听他的劝告。看样子我要躺在这里等死了,我真不想死呀。扁鹊呀,你快回来救救我吧,你可是神医呀!”
最后我问学生:“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要人命呢?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有同学说:“虽然他一开始得的是小病,但是因为不马上医治,所以就发展为大病了,不能治了。这就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发现问题马上处理,要防微杜渐。”这时,有好几名同学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一位同学站起来激动地说:“我知道韩非子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明老子的哪个观点了。他想说明‘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蔡桓公本来只是患的皮肤上的小病,如果马上治的话就比较容易医治,但是他总是不治就拖成大病,不好治了。”我马上给学生出示了《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