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反思(5)

时间: 07-04 作者:周新 栏目:反思
    
刚才提到语文老师可以自主的选择有价值的文本 价值进行教学,这看似赋予语文老师很大的权利,有很大的灵活性,但是这种选择并不是无限制地乱选,而是有意识的选择,是建立在语文老师对整体布局的把握基 础之上的选择。只有有把握全局的姿态,才能游刃有余地充分利用文本将各种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这就是对语文老师的一个全局观念的考验。
     
这 个全局观念也体现在诗歌教学中。正像郑老师说的,诗歌教学有一个层次:话语——形象——意蕴。讲的太细太碎会使诗歌丧失美感、意蕴。我一直钦羡程翔老师的 吟诵教学,想通过吟诵来达到教学的目标。在设计课程时,我有意识地将这种整体吟诵中体验感受的观念融入教学中,一节课至少利用一半时间诵读,通过指导诵 读,体会作者的感情。但是实际设计中仍有出入,更加之它有太大的灵活性,必须要放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尝试,去磨合才能看出效果,它对教师基本的朗诵水平要求 很高等各方面的限制,如果要进行尝试,仍需一个很艰难的历程。
    
第四,体验中的坚持与收获。从选课到准备教案,选要将的段落、讲课 到反思,这个过程的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收获。不管结果如何,它就是我对自己的交代。想到王广杰师兄谈到他的经历时曾说过一段话,对我启发很大:教学要有自己 的个性教法,即使不被认可也要坚持,即使将来发现一直坚持的东西是错的,也会收获很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认真思考了,你始终保持着自我,这就是你的收 获。教学本来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如果一味儿地模仿,依附于别人,模仿的没了自我,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是更不要太自我,能从别人的批评中思考自 我,找到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才是重要的。

在这次教学实践中我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我的声音终于不再飘了。虽然教学实践中有很多的缺点,但 是当我听到同学对我说“我在教室外面就听到你的声音了,压过了对面教室的男老师的声音”时,我确实很高兴。我去北国练声,坚持一段时间果有成效。高兴的原 因不仅于此,更在于这让我明白了,平时好好锻炼自己,真正用到时方不急,当进取变成一种习惯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借口。就像这教学反思,当它变成一种习惯 时,便不会那各种各样的藉口反驳,一点一滴的成长总会在其中。反思不生动,有一点可以肯定,我正走在把它变成一种习惯的路上。


反思五: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反思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诗歌遗产光辉灿烂,而古典诗词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由于古诗词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而小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词)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由于古诗词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距甚远,而我们的多数古诗词教学仅仅满足于诗词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却忽视了对诗词意境的体味及其情趣和韵味的鉴赏,属于诗词的那些特质被一个个简单的符号所替换,对其美感的体验当然也就无从说起;还有的只重视理性分析,忽视感性体验和自我领悟,介绍一下时代背景、诗人生平就认为能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诗词了,至于诗词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上饶时的一首名作。词人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对于这样一首意美情浓的词怎么教?对于这首词,小学生读,中学生也读,甚至到了大学仍要读,那么对于不同层次的对象,对这首词的赏析该达到一个什么程度?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依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应该教学到哪一步?着重解决哪些问题呢?学生课前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对词的意思有了大致的了解,但那是人家的东西,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想象,通过自身的理解,体会进入意境,再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就像做数学题,仅有一个答案是不行的,如果在这基础上弄懂解题思路和方法呢?
为你推荐
201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