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时间: 07-03
作者:胡静文
栏目:反思
反思一: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卫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是以《最后的姿势》为题时更是觉得非常感人,题目就有很深的含义。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细细的研读,认真的备课。在教学这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觉得自己这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收集资料,激发情感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资料:1、了解5.12大地震的概况,收集地震的相关的资料、图片和感人故事,以便课堂中交流。2、收集谭千秋老师的资料及纪念谭老师的有关文章、诗歌。5.12大地震轰动世界,学生们亲身经历了那些日子,收集资料的任务触动了学生的记忆和情感,许多感人的画面,故事涌上他们心头。这项任务很快就完成了,为课文的学习埋下情感伏笔,在第一课时的交流中,学生情绪激动,眼含热泪。
二、紧扣题目,抓住细节,研读文本
“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的最后姿势。
叙事性文章中最有价值的是细节,研读这些细节描写有助于学生体会谭老师舍己为人的伟大人格。 课文中对地震发生时的场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这些场景描写渲染了人物出场的情景,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我通过指导学生感情这些句子,体会谭老师在地震来临之时,在生死攸关之际,谭老师做出生命最后的抉择,用身体守护学生。他张开的双臂,是坚定的责任,是无声的大爱。
为了立体的体现人物的品质,课文第三部分引用最有说服力的三位人物的话语,侧面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教学时我没有急于去提炼、总结人物的品质,而是让学生去读出自己眼中的谭老师的形象,进而理解“最后的姿势”所蕴含的“爱与责任”最后的人生意义。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又让学生读了几首小诗,这几首诗分别以谭千秋老师的学生、妻子、女儿、母亲的角度去写的,我让学生在配乐声中去朗读,读着读着,我分明看到了学生感动的泪水,听到了哽咽的声音,我知道他们心中对谭老师的感动得到了升华。
课结束前,我又补充了抗震救灾中其他老师的感人事迹,他们那感人的最后的姿势让学生震惊了,他们感动极了。我也感动极了,为那些英雄老师而感动,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感动,
纵观全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
一、课一开始,我没有让学生观看地震发生后惨不忍睹的一个个场面。这一情景的再现,可以很快的把同学们带回那次地震,使他们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这样的情感导入对课文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二、在教学中,我虽然抓住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句中的动词来组织教学,但没有扣住“撑”让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说说从“撑”中体会到了什么?“谭老师这一撑,撑出了什么?”的课文补白,如果这样去深挖文本的话,人物形象会更丰满、更高大,这样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反思二: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卫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是以《最后的姿势》为题时更是觉得非常感人,题目就有很深的含义。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细细的研读,认真的备课。在教学这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觉得自己这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收集资料,激发情感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资料:1、了解5.12大地震的概况,收集地震的相关的资料、图片和感人故事,以便课堂中交流。2、收集谭千秋老师的资料及纪念谭老师的有关文章、诗歌。5.12大地震轰动世界,学生们亲身经历了那些日子,收集资料的任务触动了学生的记忆和情感,许多感人的画面,故事涌上他们心头。这项任务很快就完成了,为课文的学习埋下情感伏笔,在第一课时的交流中,学生情绪激动,眼含热泪。
二、紧扣题目,抓住细节,研读文本
“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的最后姿势。
叙事性文章中最有价值的是细节,研读这些细节描写有助于学生体会谭老师舍己为人的伟大人格。 课文中对地震发生时的场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这些场景描写渲染了人物出场的情景,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我通过指导学生感情这些句子,体会谭老师在地震来临之时,在生死攸关之际,谭老师做出生命最后的抉择,用身体守护学生。他张开的双臂,是坚定的责任,是无声的大爱。
为了立体的体现人物的品质,课文第三部分引用最有说服力的三位人物的话语,侧面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教学时我没有急于去提炼、总结人物的品质,而是让学生去读出自己眼中的谭老师的形象,进而理解“最后的姿势”所蕴含的“爱与责任”最后的人生意义。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又让学生读了几首小诗,这几首诗分别以谭千秋老师的学生、妻子、女儿、母亲的角度去写的,我让学生在配乐声中去朗读,读着读着,我分明看到了学生感动的泪水,听到了哽咽的声音,我知道他们心中对谭老师的感动得到了升华。
课结束前,我又补充了抗震救灾中其他老师的感人事迹,他们那感人的最后的姿势让学生震惊了,他们感动极了。我也感动极了,为那些英雄老师而感动,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感动,
纵观全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
一、课一开始,我没有让学生观看地震发生后惨不忍睹的一个个场面。这一情景的再现,可以很快的把同学们带回那次地震,使他们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这样的情感导入对课文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二、在教学中,我虽然抓住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句中的动词来组织教学,但没有扣住“撑”让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说说从“撑”中体会到了什么?“谭老师这一撑,撑出了什么?”的课文补白,如果这样去深挖文本的话,人物形象会更丰满、更高大,这样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反思二: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