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2)

时间: 07-03 作者:张涛 栏目:反思

一开始我就抓住文章的眼睛——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询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我在教学课文时,经常会引导学生抓课题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导他们在写作时,也可以仿照例文,斟酌课题,经过一年的训练,本班学生对于课文阅读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学生的回答是丰富的,是经过主动思考的,“谁的衣袋装满了昆虫?”,“他的衣袋里为什么要装满昆虫?”有的问:“装满了昆虫是为了做什么?”还有的问:“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学生思维积极运转起来了。于是我趁胜追击。开始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

接着就抓住文章的思路“着迷——迷恋——痴迷”进行阅读教学。紧跟教材脚步,斟酌文章的思路,我主要抓“迷恋”这一过程。于是把这一部分的内容从三个角度来教学:

(1)抓住法布尔观察昆虫时的动作:如“蹲下来静静地”、“装——放——装”简单的几个动词,学生就能够谈得很深,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能够体会出法布尔对于昆虫的喜爱。

(2)通过法布尔对于父母对话,反复品味双方的心里感受,通过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从侧面反衬法布尔对于昆虫的喜爱。

(3)通过对昆虫细微观察,文章细致的描述,再一次从侧面看出法布尔对于昆虫的喜爱。

基于这样的课堂思路,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路也非常的清晰,所以整个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能够被一步步引领着深入课文中。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到,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模仿以上三点内容进行作文思路构造。


反思三: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故事,而这个课题就突出地显示了法布尔的与众不同。课前学生预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在本子上对这篇课文提三个问题,其中问得最多的是:“为什么要在衣袋里装满昆虫?” “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题目?”
  
的确,看到这个课题便能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但更重要的是突出地表现了法布尔对待昆虫的极其喜爱的态度。说到虫子,一开始很多学生表示出了“不喜欢”,甚至说“恶心”(特别是毛毛虫之类的),我这样说:“可是法布尔却跟你们不一样,他非常喜欢小虫子,课文哪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
  
学生很快找出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这一句。我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两个比“着迷”还要“着迷”的词语:“迷恋”、“痴迷”。应该说,“迷”是全文的线索,是通篇的灵魂。因此,教学本文我紧紧扣住“迷”字展开。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讲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二是法布尔在放鸭子时捉到了小甲虫,后来受到父母的责骂,却依然迷恋于昆虫。引导学生体会时我抓了两个方面:一是描写纺织娘和小甲虫的语句,从而来体会在法布尔眼里这些虫子是多么漂亮,很多学生也不由得喜欢上了这两种昆虫;二是描写法布尔如何对待捉到的小虫子的语句,体会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珍爱。尤其是课文的用词非常精确,通过抓关键词、换词比较等方式感悟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甚至是痴迷。
  
课文中还写到了法布尔受到了父母的责骂,我让学生联系课文谈谈自己对法布尔的父母的看法。大约一半的学生表示理解法布尔父母的做法,主要是从安全方面考虑;而另一半的学生表示不支持法布尔父母的做法,理由是没有顾及到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从“眼泪刷刷地往下流”可以看出。毕竟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说话有理有据的,我在课堂上并没有说法布尔父母的做法是对是错,应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对于法布尔来说,“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已经达到痴迷的地步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