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变化教学反思(2)

时间: 07-28 作者:全泉 栏目:反思


反思三:蜡烛的变化教学反思

《蜡烛的变化》一课的教学目标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重点是通过蜡烛燃烧和熔化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是: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让学生亲自做蜡烛熔化和燃烧实验,将科学探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运用,归纳概括出物质有两大类变化时,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物质发生了哪些变化?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理念。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学生探究活动非常有效,从自己设计方案到实验验证再到概括结论,整个探究过程完全是由学生进行。学生目标明确,分工合作,活动过程积极专注,作为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只是在其中适时地指导、点拨,或者给学生的解释和结论做一个科学的概括,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四:蜡烛的变化教学反思

从接到授课任务的紧张,到备课的忙碌,等到真正上课却平静如常,我自己都感觉不可思议。在这节课教学中,我更多感觉是研课、备课的重要性,同时教师指导的重要性。静下心来,我个人认为本节课教学有以下特点值得继续发扬:

1、本课实验多但不难。所以主要以学生放手探究为主,注重在探究中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尽力使学生能“真刀真枪”地搞科学。

2、教学中环环相扣,从问题引入、实验探究、检测拓展都不露痕迹的引领、启发学生实验验证,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在学生亲自获得证据的前提下,更多的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利用新知解释生活的实例。

3、尽可能的做到学科的融合。从开课的诵读古诗到最后在诗词中体会物质的变化,以及词条表的使用,我既想学生能准确理解、探究科学知识,也同时向使学生体会科学无处不在,也想更好的让学生了解科学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其它学科是融合在一起的。

4、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出课堂。我认为“一节课下来,教师不一定给学生一个肯定的、标签式的结论”,不应该是一个圆满的句号,应该引发学生 更多的思考,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因课堂的结束而中止,课的结束应成为学生新的探索的起点。所以我从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找寻生活中的物质 变化事例”,继续走入生活中学习,让学习从课堂延续到生活大课堂。

虽然课中有自己的特色,但讲课中仍然存在不足,反思如下:

1、实验方面。

(1)材料选取。虽然顾及了能够让学生多些探究的内容,但是相同的实验组数太少,有时一两个小组汇报不全面,就没有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学生对认识会不全面。

(2)仪器使用。酒精灯以前学生用过,但在这节中没有拿出来温习,#p#副标题#e#就出现了一些错误操作:灯帽的平躺、用嘴吹灭酒精灯。还有坩埚、滴管的实验都有错误,所以还应做到仪器的规范使用。

(3)记录单的使用。一节课重于探究,但实验效果并不可观。学生忙于动手做,现象观察不够仔细,记录跟不上,动脑分析的更少,导致实验记录单的功效没有充分发挥。

2、 教材的研读。虽然我也也对教材进行研读,但有些方面仍然拿捏不准。例如:课文“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我多次试验效果都不明显,我知道应该用冷而干 燥的烧杯,但对于学生实验,则比较难以实施,所以,改为“将集气瓶罩在蜡烛火焰上方1-2分钟,观察瓶内有什么,用玻璃片盖住瓶口2-3分钟,看看玻璃片 上有什么”,我在实验时看到明显的水珠,但学生实验时出现这一现象的非常少,我看到8组现象明显。究竟怎样才能很好地达到目的仍然要研究。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