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积的变化教学反思
时间: 06-07
作者:张燕
栏目:反思
反思一:表面积的变化教学反思
《表面积的变化》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会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对这一内容有些生活经验,如两个或两个以上完全一样的物体合并包装后可以节省外包装等,但是他们已有经验尚处于浅层次状态,离开了实物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表面积的变化,我按照“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掌握规律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课始引入家乐福超市的图片,勾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然后出示两盒单独包装的香皂和两盒一组装的香皂,带领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类似的有关商品的包装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我们所见到的都是用这种样式进行包装呢”这一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习的需要,为探索正方体和长方体在拼摆过程中表面积的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由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在体验规律中,我安排了三次探究活动:1、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正方体排成一排拼成长方体。2、用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大长方体。3、用两个、三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
每次操作完学具后,小组内先进行讨论:如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排成一排拼成大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用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大长方体后什么情况下表面积最大、什么情况下表面积最小?用三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后表面积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特点等。学生在组内讨论、全班交流中对物体拼摆后表面积的变化情况有了较好的把握。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观察以及交流讨论的平台, 而且有利于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以练促思,拓展提升。在实践操作环节结束,学生掌握了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后,安排了拼拼说说,运用规律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思考:12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有哪些情况,怎样做到有序思考?学生很快得出了以下几种情况:12 = 1×1×12;12 = 1×2×6;12 = 1×3×4;12 = 2×2×3.他们发现:当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差越大时,它的表面积也越大;当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差越小时,它的表面积也越小;当能拼成大正方体时表面积最小。看到学生这么轻松地解决了问题,再次让他们思考:如果有120个小正方体呢?还用枚举法行得通吗?部分学生想到了分解质因数的办法,真厉害!既然120个小正方体拼成大长方体,表面积最大和表面积最小的都找到了,720个小正方体拼大长方体也迎刃而解!可见学生确实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只要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展现他们才能的时间和空间,隐藏在他们头脑中的潜力犹如埋藏在地下的能量将会喷涌而出。与此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本节课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还不够灵活。练习册第19页上的最后一题,“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有几种情况?表面积分别是多少?”学生不假思索地认为有三种,事实上,他们没有关注题目中的相关条件(长1cm,宽1cm,高2cm),因为这两个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即四个侧面完全相同,因此只能看作是两种不同的拼法。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
《表面积的变化》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会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对这一内容有些生活经验,如两个或两个以上完全一样的物体合并包装后可以节省外包装等,但是他们已有经验尚处于浅层次状态,离开了实物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表面积的变化,我按照“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掌握规律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课始引入家乐福超市的图片,勾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然后出示两盒单独包装的香皂和两盒一组装的香皂,带领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类似的有关商品的包装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我们所见到的都是用这种样式进行包装呢”这一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习的需要,为探索正方体和长方体在拼摆过程中表面积的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由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在体验规律中,我安排了三次探究活动:1、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正方体排成一排拼成长方体。2、用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大长方体。3、用两个、三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
每次操作完学具后,小组内先进行讨论:如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排成一排拼成大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用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大长方体后什么情况下表面积最大、什么情况下表面积最小?用三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后表面积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特点等。学生在组内讨论、全班交流中对物体拼摆后表面积的变化情况有了较好的把握。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观察以及交流讨论的平台, 而且有利于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以练促思,拓展提升。在实践操作环节结束,学生掌握了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后,安排了拼拼说说,运用规律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思考:12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有哪些情况,怎样做到有序思考?学生很快得出了以下几种情况:12 = 1×1×12;12 = 1×2×6;12 = 1×3×4;12 = 2×2×3.他们发现:当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差越大时,它的表面积也越大;当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差越小时,它的表面积也越小;当能拼成大正方体时表面积最小。看到学生这么轻松地解决了问题,再次让他们思考:如果有120个小正方体呢?还用枚举法行得通吗?部分学生想到了分解质因数的办法,真厉害!既然120个小正方体拼成大长方体,表面积最大和表面积最小的都找到了,720个小正方体拼大长方体也迎刃而解!可见学生确实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只要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展现他们才能的时间和空间,隐藏在他们头脑中的潜力犹如埋藏在地下的能量将会喷涌而出。与此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本节课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还不够灵活。练习册第19页上的最后一题,“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有几种情况?表面积分别是多少?”学生不假思索地认为有三种,事实上,他们没有关注题目中的相关条件(长1cm,宽1cm,高2cm),因为这两个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即四个侧面完全相同,因此只能看作是两种不同的拼法。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