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树教学反思(2)

时间: 07-26 作者:刘贝 栏目:反思
我在初三上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散文《那树》。.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常年造福于人类却被人类砍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和感慨。我们设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品味意蕴深刻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情感,感受文章的哲理美、修辞美、悲剧色彩和奇幻色彩,从而多角度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尽管课前我作了充分的准备,但上完这节课,我还是感觉有得有失,忧喜参半。现作反思如下:

1.以读为本,回归文本。本节课,我设计了自由读、默读、朗读、精读、跳读、指名读、齐读等这些读书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多读课文。共计读书时间为15分钟左右。我在课堂上一一落实了这些环节,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品味语言是这节课的主旋律。我构思了五个语言品析点,又加上堂上学生提出的几个品析点,学生对语言文字作了较到位的品析。这一构思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有了落脚点,使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使学生语言赏析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第一个语言品析环节结束后,我即相机让学生总结品析的切入点:关键词、修辞手法、情味。朗读方法的指导也较到位。我几次指导学生用低沉的、缓慢的语调朗读。这样,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就比较顺利,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就更加深入,最后对主题的把握也是多角度的、个性化的。

当然,在这节课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

1.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时,学生自由读,画出喜欢的语段并赏析。我感觉学生似乎只是在作一种寻章摘句的工作,显得有些断章取义,有把文章“残忍肢解”的嫌疑。

2.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略显匆忙,这里是教师赶着学生发现的;对文章线索的把握不太到位,这里是教师代替学生发现的。

3.学生进行课堂练笔的过程中,是否该放音乐《好大一棵树》,这也值得商榷。

问题还有不少。但我想,只要我们肯想肯做,我们的将来会比我们的现在强。也许我们的课堂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但她会不断接近艺术,或成为不断进步着的艺术。


反思四:那树教学反思

《那树》的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以及“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和材料”的能力,课 上学生思维积极,注意力比较集中,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用三个关键词语贯穿全文成为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三个词语既是独立的#p#副标题#e#又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暗示了 “那树”早期、近期和现实的命运,“佝偻”是早期“那树”留给人们的容貌,“引颈受戮”是近期“那树”悲惨命运的写照,“周道如砥”是现时“那树”的灰飞 烟灭,选择这三个关键词由理解它们的语境义入手,生发出一系列的问题,逐步完善那树的形象,课堂结构清晰,流畅。本文的主题是重点引导学生对都市文明的发 展与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矛盾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在理解“周道如砥”这个词时可以在第三个问题前这样增设这样两个问题:人类追求“周道如砥”有没有错?为了达 到“周道如砥”的目的杀死了“那树”值不值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三个词基本上都是由理解语境义入手进而生发出一系列问题,显得程式化,可以尝试着二三两个 词让学生自己提问,筛选有价值的问题,自问自答自评,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贵多思,学贵多问。
为你推荐